中國經濟已進入創新驅動的時代。不創新就缺乏競爭力。而競爭力不強就會落后,還會受欺辱。
企業要適應市場,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今天,不創新就沒有競爭力。而沒有競爭力就會被淘汰。會展企業同樣如此。
會展企業的創新可以細分為很多方面,諸如發展戰略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人才創新、服務創新、工作流程創新、信息工具創新,等等。我認為,這些創新相互關聯,牽一發而動全身,單兵獨進很難成功。但創新就是改革,又不能面面俱到、齊步并行,必須找到“抓手”,以點帶面,以撬動全局。
對于會展主辦方而言,將業務創新作為“抓手”,進而推動企業的全面創新,不失為積極而又穩妥的選擇。
業務創新的兩個層次
會展主辦方的業務創新,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跨業創新,一是原有業務創新。
所謂跨業創新,指會展主辦企業拓展非會展業務(如進入餐飲業),或是新增展館經營、展覽工程、主場服務等業務。后者雖然同屬會展業,但并非會展主辦業務。
所謂原有業務創新,指會展企業在原有的主辦業務上創新。
因篇幅所限,本文重點討論原有業務層次的創新。
原有業務創新的三個方向
如以展覽主辦方為對象,討論其在原有業務上的創新,拓展方向大致有三:
一是,從展覽向會議或活動拓展。
這里講的會議,指主辦方投資運作或代為承辦的商業會議項目(收費會議),而非展覽期間作為配套活動且免費的會議;也可以是承接會議的服務。
這里講的活動,指主辦方投資運作或代為承辦的商業性活動(收費活動),包括節慶、賽事、演出、團建、會獎旅游等活動。
二是,在展覽業務上拓展。
分為創辦新項目和在老項目中增加新內容。
創辦新項目,包括兩方面:創辦新的展會(主辦方之前沒有辦過的展會);在異地復制已有展會項目。
在老項目中增加新內容,就是擴大原有展會的展覽范圍,一般是增加新的展區或展題,如在酒店用品展中增加咖啡用品展區。
三是,在服務參展商的方面拓展。
依托展會平臺,圍繞參展商需求,增加新的服務活動。如德國慕尼黑國際體育展(ISPO),自2015年以來,通過創辦體育行業電子媒體、體育新器材評比、體育服裝面料評比、體育用品制造業者商學院,在提升展會吸引力、改善客戶體驗、增強客戶粘度的同時,增加了營業收入。
從業務創新入手的好處
我認為,展覽主辦方從原有業務的創新入手,進而推動企業內部的全面創新,益處多多:
原有業務的創新,因在自身熟悉的領域,在內部易于統一認識,阻力相對較小。
原有業務的創新,因有資源依托,市場風險可控,不致因創新失敗而動搖全局。
原有業務的創新,在推行進程中必將帶動企業內部其他方面的創新,如服務創新、人才創新、工作流程創新、KPI方法創新等。在此進程中雖有矛盾,但因認識統一、風險可控,仍可循序漸進,以點帶面,不斷營造企業的創新氛圍,從而促進全面創新。
業務創新的不易
展覽主辦方在原有業務上的創新,同樣需要做戰略思考,需要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充分論證,需要精心謀劃務實操作,需要用對人,還需要企業領導親自抓。
創新已成今日中國的熱門話題。創新是改革,改革就是除舊布新。因此,創新不易,創新成功更加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