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會議是會議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會議類型,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國際會議往往是該行業與領域內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會議,規模相對較大,嘉賓規格較高;二是相對于國內會議,國際會議的消費比較高,給目的地帶來的經濟收益比較可觀。因此,長期以來,爭取更多國際會議來到本地,一直是國際知名城市普遍努力的目標。
與發達國家知名城市相比,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內的中國城市作為后來者,在爭取國際會議方面雖然擁有一些優勢,但挑戰還是更大。長期以來,國際知名城市作為會議舉辦地,在運行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競爭力明顯占優。而中國城市作為會議目的地由于起步較晚等原因,很多方面都不夠完善,總體競爭力水平相對較弱。那么,中國城市要想在這場戰爭中取得最后勝利,只是喊幾句口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理清思路,找到恰當的對策,才是正確選擇。
一、國際會議及其市場特點
廣義的“國際會議”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國際政府間的會議,比如G20峰會、APEC會議等;二是企業舉辦的國際性會議及活動,比如微軟全球大會、聯想品牌大會等;三是國際協會類機構舉辦的年度會議,比如世界數學大會、世界水資源大會等。我們所說的“國際會議”主要指的是第三類,即狹義上的“國際會議”。
說到國際會議,就不得不說國際會議協會(ICCA)。國際會議協會(ICCA)是國際會議領域最具影響力的行業組組,該組織每年發布的國際會議全球國家及城市排名是國際上引用率最高的會議產業數據。
從市場角度看,國際會議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國際會議雖然說是一個市場,但它并不完全受市場法則所支配。國際會議的組織者主要是國際性行業協會、學術組織,它們屬于非營利性機構,因而其舉辦會議的主要目的是為會員服務,增加收入往往放在第二位。
2、國際會議在全球會議市場中的份額很低,但由于前面所說的重要性,國際會議始終居于會議市場的頂端。
3、國際會議屬于比較特別的市場類別,因而其營銷與銷售、申辦與競標、接待與服務等,均具有更強的專業性。
二、國際會議選擇目的地城市的條件與中國城市面臨的困難及機會
國際會議選擇目的地的條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該國家或城市擁有一定數量的會員,這是申辦該協會國際會議的基本條件之一。
2、該城市擁有舉辦相應規模國際會議所需的基本條件,包括國際航班通達城市數量、場地(包括會議展覽中心、大型會議酒店等)、住宿、餐飲等。
3、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申辦支持、資金支持、場地支持、參會參展支持、公務活動及旅游活動支持等。
4、會員單位或相關專業機構等提出申請,并參與競標。
從趨勢角度看,中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燈光,都會增加中國城市爭取國際會議的機會。盡管如此,中國城市面臨的困難還很多,主要包括:
1、國際協會類機構基本上都掌握在西方人手里,中國會員的數量雖然在不斷增長,甚至在有些國際協會中,中國專家已進入決策層,但中國在國際協會中的被動局面在短期內很難有大的改觀。這就不難理解,到現在為止,中國舉辦的國際會議只占全球總量的不足3%。
2、中國協會類機構在申辦國際會議方面不夠積極。由于運營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原因,很多中國的學會、協會等機構不愿意下功夫申辦國際會議。沒有它們的積極參與,包括城市在內的外圍機構有勁兒也使不上。
3、中國城市沒有抓住國際會議申辦當中的痛點。從表面上看,很多城市都特別歡迎國際會議,也愿意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但資金支持基本上都體現在會議落地過程中,而不是前期申辦。國際會議前期申辦是需要一定資金的,而且申辦還有失敗的可能性,所以很多中國協會都不愿意前期投入。沒人愿意做前期投入,中國引進國際會議的機會就會大幅減少。
雖然存在困難,但中國及中國城市的機會還是很好的:
1、從發展方向方面分析,可能到中國來的國際會議數量一定會持續增多,這對中國城市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
2、中國城市在國際會議接待方面的硬件設施越來越完善,這也為中國城市加分很多。
3、大部分中國城市都有引進國際會議的支持政策,這一點也很重要。
三、中國城市發展國際會議的思路與策略建議
首先,要弄清楚“引進幾個重要國際會議”與“創建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之間的差異。
目前,很多城市為了競爭和發展的需要,紛紛提出了“創建國際會展之都”、“國際會議城市”之類的發展目標,而且大部分城市還為此設立了扶持資金。可是幾年下來,很多人發現這樣做的效果并不好。
這種情況在ICCA國際會議城市排名上表現得最明顯——沒有哪幾個城市因為使用了激勵政策而使ICCA國際會議排名不斷上升。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原因是人們混淆了兩個概念,認為“引進幾個重要國際會議”就等于“創建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實際上這是兩個有關聯但并不相同的事情。
一個城市可以舉全市之力,每年舉辦或者引進一兩個重要會議,而且“效果很好”,可要創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會議目的地”就不那么簡單了。經濟學有個概念,叫做“脫離成本,不談質量”。不計成本地把一兩個會議做好,最多具有一些宣傳意義,對于那些必須要解決很多實際問題的市場上的會議來說,幫助并不大。
會議目的地建設是一個長期細致的系統工程,僅僅定一個目標是遠遠不夠的,要建設國際會議目的地,就要求我們用科學的態度,把會議組織者、參會者關心的各種問題都順利解決掉。
其次,科學理解會議設施問題。
在這方面,我們可能存在兩個方面的誤區:一是把會議展覽設施等同于會議目的地建設,認為有了設施,就有了一切;二是只關注設施本身,建好了就完了,至于功能如何、體驗如何,就放到一邊了。這兩種情況在國內城市中很普遍——很多設施看起來很漂亮,面積也很大,可內部功能設計有缺陷,配套也不完整。我們知道,辦好一個會議不僅需要功能齊全的會議展覽設施,還得需要一系列配套設施,包括市政交通、酒店、商業、休閑娛樂等。
其三,城市的服務絕非給錢這么簡單。
很多城市在引進國際會議方面,幾乎把激勵政策當成了唯一的服務手段,好像給了錢,會議目的地建設的任務就完成了一大半。對于大多數國際國內會議組織者而言,獎勵資金誠然重要,但絕非唯一因素。很多時候,對于會議組織者而言,政府在協調、保障等方面的服務會顯得更加重要。
其四,發展國際會議,必須做好產業基礎工作。
根據國際知名城市的經驗,以下工作不可或缺:
目的地資源整合。相對而言,一個城市內部的會議資源是很分散的,需要將其整合起來,才能有效發揮作用。這些會議資源包括:政府資源、場地資源、專業服務資源、周邊服務資源、商務服務資源、文化與旅游服務資源等。整合的方式可以有:成立會議局之類的政府機構;成立行業協會或者聯盟性機構等。
目的地營銷。中國城市這么多,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你不去做會議市場上營銷,誰會把你列為首選?如果說國內會議市場營銷有必要,那么國際會議市場就更有必要了,因為國際會議城市數量更多,而且大部分中國城市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很低。會議市場營銷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國際國內會議行業活動營銷,在線會議采購平臺營銷,以及組織買家考察活動等。
開展專業培訓。國際會議接待與服務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不經過系統性培訓和長時間的實踐,很難把這項工作做好。因此,對于大多數城市尤其是二線以下城市來說,組織各種類型的專業培訓活動就顯得十分重要。
從全球會議產業發展情況看,中國還處于初期階段,所以在引進國際會議、發展會議產業當中出現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比較正常。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和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會議產業也需要跟著進步和完善。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那些及時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且奮起直追者,才有可能在未來會議產業發展的格局中占據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