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會展業重啟的幾點思考
廣東會展組展企業協會會長 劉松萍
截至2月26日,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和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已有14個省市區相繼下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全國各省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陸續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減緩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的影響。
會展業作為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何時能夠恢復正常?據了解,部分會展企業已經開始正常上班,大部分會展企業進入3月份也會正常復工。但是,會展活動何時正常恢復,目前尚無明確消息,從整個行業來看,全國2月份、3月份的展會紛紛延期或取消,部分4月份展會也已經調整。國外也有很多展會延期或取消。
商務部于2020年2月21日召開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網上政策吹風會。吹風會上,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在回答記者提出的“今年的春季廣交會是否會延期或取消”問題時表示,目前,第127屆廣交會各項籌備工作正按計劃有序進行,對業界來說也是一個大的利好。
疫情后展會活動何時重啟,相比其它行業,因會展業自身的特點可能更加謹慎、復雜,也更具爆發性、更有價值。
會展業重啟更加謹慎
控制人員流動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工作,而會展活動具有人流集聚性、廣泛性、密閉性等特征,注定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對象。首先是人流集聚性特征。舉辦一個大型展會,動輒吸引幾萬乃至數十萬人參展商、專業觀眾以及其他服務人員參與,且是同一時間大量人員的集聚。其次是人員的廣泛性特征。參與人員來源非常廣泛,可能來自于世界各地,全國各地。最后是封閉性特征。展會基本在展館舉行,在短短幾天天時間內,所有人員在一個相對封閉、狹小的空間內完成面對面交流。在疫情尚未完全控制的情況下,舉辦會展活動具有較高的風險。可以預見,會展活動的正常恢復會晚于大部分的行業。
會展業重啟更加復雜
會展業牽涉到人流、物流,涉及眾多服務行業,需要餐飲、酒店、交通、物流、展示設計及搭建等行業的支撐。目前,這些會展上下游產業均處于嚴格管控階段,尤其最基本食、住、行服務都無法滿足。此外,在疫情尚未解除的情況下,國際客商參與中國展會的意愿勢必降低,海關、簽證的難度也會加大。從這個角度看,會展業重啟相較于許多行業面臨更加復雜的外部環境,只要其中一環尚不穩定,會展業就難以正常啟動。在這次疫情下,體現出了會展業面對突發事件更為敏感、也更加脆弱。
會展業重啟更具爆發性
首先是制造業振興平臺。疫情過后,各級政府、各個行業、各家企業都需要振興行業信心、加快行業復蘇,行業展會無疑是最直接有效的平臺之一。當前,雖然許多展會受到疫情影響無法正常開展,但是企業對于品牌展會依然保持了很強的信心。據中國食材電商節組委會對展商調查顯示,超過76.5%的企業將持續參展,312家行業頭部品牌更是以高達96.2%的持續參展回復,給出了對市場復蘇以后會取得巨大發展的肯定答案。會展的興衰不僅是行業經濟的風向標,它更是產業界對一個國家或地區信心的體現。目前許多企業采取有力手段加大宣傳,配合會展營銷活動。無疑,會展業將成為幫助其他行業走出困境、恢復正常發展的行業之一,彰顯出會展業作為“生產型服務業”的力量與價值。
其次吃、住、行等相關行業的帶動。會展業本身具有強大的帶動效應,通常人們認為是1:9的帶動效應,廣交會是1:13.6的帶動效應,會展業重啟對于城市經濟復蘇絕對大有裨益。據估算,在會展業發達城市,每1萬平方米展覽會可以吸引約1萬名展商和觀眾參與。根據廣東會展組展企業協會對2020年2、3月份延期展會調查顯示,廣東省有80個展會延期,涉及展覽面積513.95萬平方米。也就是說,廣東幾個會展城市將有超過500萬人的“會展人流存量”將在疫情結束后釋放出來,并且這些人流是高端商務客人,其消費將遠遠大于普通旅游客人,這對于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是一劑很強的“催化劑”。
會展業重啟價值更加凸顯
得益于會展活動的“窗口效應”和“眼球效應”,重啟舉辦國際性會展活動,更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國際貿易往來、樹立國外對我國正確觀感的有力手段,會展項目的相關成果,也將成為產業發展和城市注意力經濟的標志。
以香港為例,2003年6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將中國香港從疫區中除名。僅僅20天后,世界旅游組織、博鰲亞洲論壇與香港特區政府就在香港會展中心成功舉辦了“新形勢下國際旅游合作大會”,香港借助這個特別的大會向來自48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名代表展示了香港控制非典疫情的成果,展現了香港的魅力。美國也是借助世界經濟論壇很快就走出了911陰影。2002年1月31日至2月5日,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在紐約舉辦,各國首腦、企業領袖、經濟學家、藝術家、媒體記者共2700人云集曼哈頓,它傳達出的信心讓曼哈頓以一種強有力的方式完成了反彈,美國不僅從2001-2002年的經濟衰退中恢復了過來,也從2008-2009年的經濟危機中走了出來(數據素材來源于公眾號:會展BEN)。
因此在當前國際形勢震蕩的背景下,會展業不僅僅是一本“經濟賬”,更肩負著一定的“外交使命”。
信息來源:廣東會展組展企業協會 2020-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