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再談會展城市建設
機械汽車展覽聯合會名譽會長 張效林
當此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時,全國上下同心戮力抗擊病魔。作為人流物流聚集的會展活動首當其沖受到疫情的極大影響,所有境內會議展覽活動幾乎瞬間停止,停辦的震波甚至已擴至境外。
各方都在研判和探討會展業受到的影響損失以及應對之策。從另一角度出發,筆者倒是希望國內各會展城市是否也可以借此之機,暫停多年來高歌猛進的步伐,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總結一下過往本地區本城市會展業發展的路程,客觀地評判一下本城市所選的會展發展方向是否應做必要的調整?過往對發展會展業的投入產出(包括對會展展館及配套設施的投入)是否完全合理?
重新審視城市會展發展之路
時至今日,對會展業在國家、各個地區城市以及國民的經濟生活中所能發揮的重要作用已經形成共識。國家將會展作為大國經貿外交的重要平臺,提出關于建立全球化新秩序的中國主張和中國方案,展示中國愿與世界各國無論大小分享中國經濟崛起后的市場與機會,以及愿與各國共同發展的博大胸懷和良好意愿。各個城市則將會展作為城市的一張對外名片,宣傳和提升本城市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用來擴大招商引資,促進產業升級和市場消費的發展,提升本市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但每個城市歷史文化發展背景不同、資源稟賦不同、城市體量不同、產業和市場規模不同、區位交通條件不同、會展資源不同,會展發展之路也應不同。各城市一定要從更高的視角和更寬的視野來審視自身發展會展的條件和優劣勢,借鑒國內外優秀會展城市發展的成功案例,揚長避短規劃出真正適合自身需要的差異化的會展發展之路。千萬不要頭腦發熱跟風而上,不遵循市場規律盲目砸錢,別人搞大展你也搞大展,別人建大展館你也建,最后必定會因不遵循市場規律而受到市場無情的懲罰,造成投入與產出嚴重失衡,既無法向國家交待,也對對不起納稅人的錢。
中國的會展缺乏層次、多而不強是不爭的事實,真正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展會項目大都集中在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和少數二線區域中心節點城市,其余多數二三線城市仍以漸成雞肋的政府主導展會項目為主,更多的是大量規模不大、效益不高、同題目同質化競爭、低水平交叉重復的展會項目。而新展館的無序建設熱潮仍在持續,展館越蓋越大,卻不清楚會展資源尤其是大展資源從何而來。各區域之間、區域內部城市之間甚至一些城市內部各個展館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這種亂象說明各區域之間以及區域內部城市之間的統籌協調機制尚未建立。差異化發展已經談論了多年,但多數城市尚未深入思考和確定自己的主攻方向是什么,如何充分發揮本城市的資源稟賦,形成自身會展發展的獨有特色。
大家需要明了的事實是,已在一線城市舉辦的大型超大型頂級行業大展基本上不會再轉移至其他城市。對其他二線大城市,流動性大展可以作為引展對象,但這些大展一是為數有限,二是也會為了自身品牌長遠建設和國際化的發展逐漸落地或在最終選定的若干城市形成固定流動模式。這些流動大展隨著規模和影響力的擴大,對展館及配套酒店交通設施條件和對政府的資金支持以及對現展交通、消防、安保等環境協調力度的要求更高。還有一些流動的國際大會大展,也可作為引展重點,但頻次和可能性更低。所以各城市在制定本地會展發展規劃時,一定要把基點放在著力培育真正符合本地區本城市產業經濟文化生活發所展所需要的落地生根的展會和文體節慶活動項目上來。當然要搞好與相關行業有影響力的行業機構的合作,通過他們把國內國際的優勢行業資源引來支持和促進本地相關支柱產業的發展。其他中小城市一定要堅持自身特色,結合當地文化旅游資源搞會展,形成會展與旅游相互促進,共聚人氣,相得益彰,共同發展的大好局面。
看國際案例,做符合自身特色展館規劃
世界會展名城各具特色,有的以產業、市場集中為背景,有的以休閑娛樂產業為依托,有的借助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有的以自然風光和美食作吸引,但他們共同之處是都具備優良的會展設施、豐富的酒店餐飲配套、便捷的交通承載能力和完善周到的會展服務體系。還有一點至關重要,就是這些城市都有各自吸引人的歷史文化及休閑旅游資源,它們是會展活動人與人交流的必要支撐,也是客人來了不想走,走后還想再來的誘惑。會展活動的主辦方都知道一個缺少文化和休閑旅游資源的城市是不適合辦會辦展的。每一個希望創建會展名城或會展之都的城市都必須認真思考,確定和突出自己的特色,學習借鑒國內外成功的會展城市經驗,找出自身不足,學習他人之長,取長補短,扎實推進自身會展城市的建設。
關于新展館的建設,各城市政府一定要慎之又慎,特別是超大型展館,不是所有城市都可以搞的。一定要從自身城市的歷史文化特色、資源稟賦出發,考慮城市體量、承載能力、產業市場規模、區位交通條件、本地本區域會展資源,還有周邊區域會展競爭環境等諸多因素來確定新建展館的形式、規模和實施時間,最好依據會展市場發展狀況確定分步實施計劃。還有一點,目前國內不少城市新展館及配套設施的規劃設計只重視其會展功能,不重視展館為旅游和城市生活服務的功能。在規劃論證設計方案時多數都只與國內外一些超大型展館的會展功能方案和僅滿足會展需要的配套設施方案作對比,而不作自身城市與對比展館所在城市的特色條件之間的對比,因此很難做出真正符合自身特色和發展需要的正確的展館規劃設計方案。分享幾個國際著名會展城市和展館的成功案例:
第一、拉斯維加斯位于美國西部經濟欠發達的內華達州南端荒漠地帶,原來只是一個以博彩業聞名于世的賭城,上世紀90年代以前,是個只有兩條主要街道的小城市,人口不多,基礎設施和商業設施都非常不完善。既不是產業聚集地也不是市場中心,更談不上交通優勢,當然會展業也無從談起。90年代中期以后拉斯維加斯派人全球招商引資,開始大規模建設,一座座獨具特色的超大型酒店拔地而起,如米高梅、金字塔、紐約客、阿拉丁、百樂門、威尼斯人等等,每一座都是非常吸引人的景點,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令人愉悅的博彩娛樂購物環境和獨有的特色表演節目。配套的會議、展場和商業設施,嶄新的辦公住宅區和(通往全世界的)現代化的機場和高速公路不斷擴建完善。大量適應各層次人群的優質酒店、吸引人的博彩娛樂商業設施及精彩表演節目和完善的會展設施加優質的服務,吸引來大量的國內外游客,各種旅游會展所需的服務人才開始聚集,不斷吸引高端國際會議和專業展覽向拉斯維加斯轉移,帶動當地經濟每年以兩位數快速增長,成為美國經濟增長排名第一的城市,也迅速成長為人口超過百萬的較大城市。每年有2000多場專業性會展在此舉辦,500多萬廠商參展,數千萬廠家和專業人士進場參觀洽談。拉斯維加斯在各方面條件不占優的情況下,通過調整發展思路,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經從曾經的賭博小城變身成為當今國際著名的會展之都。
第二、新加坡是繼日本之后亞洲排名世界前列的發達經濟體,新加坡的會展業也十分發達。2010年投入使用的金沙酒店會展中心集超豪華酒店、會展中心(200間大小不同會議廳、7個展廳共3萬平米)、賭場、名牌購物中心、綜合娛樂城、藝術科學博物館和大型劇院于一體,大大提升了新加坡在亞洲的會展旅游地位,使新加坡成為亞洲第一世界前六的國際會議目的城市和許多高水平國際專業展會的舉辦地,也為本國國民提供了優越的消費和休閑娛樂場所。
第三、奧克蘭天空之城位于新西蘭最大工商城市千帆之都奧克蘭市中心游船碼頭旁邊,高328米的天空之塔是南半球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奧克蘭的標志景觀,立于塔頂360°的瞭望臺可將市區以及東西兩岸全景盡收眼底。這座龐大的建筑物集會議(5000多平米會議室面積)、餐飲、住宿、文化、博彩、娛樂、購物于一體,承擔了新西蘭最多的各類工商學術會議,奧克蘭會議局也位于這座建筑中。天空之城市民和游客熙來攘往,是來奧克蘭休閑購物和觀光賞景的絕佳場所。
第四、哥德堡會展中心位于斯納維亞地區瑞典工業重鎮哥德堡市,展館總面積為145,000平米,其中可展覽面積為41,000平米、各類會議室60間,是歐洲最大的集酒店、餐飲、會展場館、休閑娛樂、購物、健身泳池各種設施于一身的綜合體。旁邊是北歐最大的里瑟本游樂園。哥德堡會展中心及酒店每年吸引大約180多萬名客商和游客。2014年我們前去作會展交流,該中心總經理介紹說:在這座綜合體內,我們可以滿足會展參與者及各國游客的一切需求。
國內各城市完全可以借鑒上面所述的成功案例,放開自己的眼界,不要總是盲目對標北上廣深。我們提倡展城融合,會城融合,是為了使一個城市的會展發展更貼近于城市發展的需要,將會展發展和新展館的建設納入整個城市的發展規劃,為支持城市支柱產業的發展,為擴大城市消費市場,為推動城市旅游業的發展和提升市民生活質量與文化娛樂活動的需求服務。所以各城市在規劃設計的新建會展展館時既要考慮滿足會展功能的需要,也要考慮滿足市民休閑娛樂餐飲購物的需要,還要考慮為海內外游客提供獨具特色的觀光服務的需要。
立足全球會展市場,創新求變
會展有自己必須遵循的規律和規則,一個城市舉辦會展必須要注意,一定是要搭建一個八方客商平等競爭的平臺。往往有些城市政府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以為本地某一行業發展很好,可以舉辦這樣一個展會,對展會的支持政策與資源向本地企業傾斜,最好的展區位置留給本地企業。一次以后恐怕別人就不和你玩了,誰都不愿意甘做當地企業紅花的襯托綠葉。人家不來參展,最后這樣的展會就逐漸變成自娛自樂的雞肋。國內不乏這樣的案例,各城市發展會展一定要吸取這樣的經驗教訓。
更多中小城市可以考慮首先完善會議酒店設施,提高服務質量水平,搞好本地與周邊休閑旅游資源建設。從會議入手與旅游密切結合,聚攢人氣,提高聲譽,再以會帶展,以會促展,有了市場再建或擴大現有展館。展覽對場館設施的要求,對人流物流的轉運疏散條件的要求相對比較苛刻,需要協調的方面很多,投入成本也大。大型和超大型展覽對舉辦城市的要求與一般展覽相比,更是有質的不同。而一般的工商文化會議的要求則相對簡單,實施比展覽容易,成本也低得多。(當然國家主場外交高層峰會完全不一樣,但對多數城市可望而不可及。)會議數量巨大,對各城市來說有更多的機會。會議可以給一個城市帶來的貢獻絕不少于展覽。
隨著新的工業革命大潮的到來,世界會展發展也迎來新舊交替的轉折點。以硬件產品展示為主和舊的消費方式展示為主的傳統展會開始趨向沒落。這在近來國內外汽車展發生的變化最為明顯,國內各城市曾經火爆一時的以賣車數量為耀的汽車展都在下滑,難以為繼。曾經的國際五大車展風光不再。而以互聯網、物聯網、數字技術、機器人、人工智能、生命科技、5G通信落地和新的消費模式、生態模式為代表的新型展會蓬勃興起。展會的主題、內容和運營模式都在不斷創新,并不斷催生著新的產業、新的市場營銷模式和新的消費生活習慣。全球會展市場發展的格局也在經歷巨大的變化,重心東漸成為趨勢。
翻看近來很多城市出臺的發展會展的鼓勵政策,幾乎都是出自同一版本,一看就知道未經自己認真思考,人云亦云,毫無新意。面對正在不斷變化的會展發展大勢,以這樣的思路如何能搞好未來會展城市建設?!各地城市應盡快轉變思路,放眼世界,認真研究國內外會展大變局,結合自身情況,創新求變勇爭潮頭。
信息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