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議》:您曾講到通過一次國際會議推出一座城市。請問,如何才能通過一個國際會議推出一個城市?而這樣的城市又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潛質(zhì)?
龍永圖:作為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來跟大家分享一些過去幾年當中我自己的感受。為了提高一個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或者軟實力,我們應(yīng)該更好地發(fā)展會展產(chǎn)業(yè)。因為一個城市知名度的形成可能是因為一個偉大的人物在此誕生,也可能因為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在這里發(fā)生,還可能是因為一個知名的品牌而使某個城市享譽全球。但并不是每一個城市都有這樣的運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需要通過打造一些與眾不同的、一流的國際論壇,來贏得一個城市和一個國家的知名度。
當然,我認為首先這個城市的潛質(zhì)是要具有親和力,讓人一看到就喜歡,就不想離開。這種好感就像戀愛中的一見鐘情一樣,不知是從哪來的,也是說不清的。
《中國會議》:您是第一次參加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jié),您覺得文化的核心定位有怎樣的作用?
龍永圖:非常高興有機會在成都參加這樣一次盛大的國際會展文化節(jié),我們這一次會議是在全球金融危機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之下召開的。應(yīng)該說這一次史無前例的全球經(jīng)濟和金融危機,為我們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發(fā)展機遇,也為我們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我相信歷史將會證明這一次金融危機會是中國大國崛起歷史進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當然這次金融危機也把中國推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心,引起了全球更多的關(guān)注。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中國向全球展示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變得越來越重要。形象就是軟實力,就是一個國家對全球的影響力、親和力、凝聚力。所以怎么樣打造中國的軟實力,這就是文化的核心影響力。在我們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這樣一個取得重大經(jīng)濟發(fā)展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把中國打造成在全球受人尊敬的、負責任的大國,確實給我們提出了十分嚴峻的挑戰(zhàn)。我認為中國的會展業(yè)作為向全球展示中國形象的一個窗□和平臺,在打造中國軟實力方面應(yīng)該發(fā)揮關(guān)鍵性的作用。
博鰲亞洲論壇這幾年的成功是因為中國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全球越來越關(guān)注中國。我們的會展經(jīng)濟有非常大的發(fā)展空間,把這個做好,成為宣傳中國的平臺,使世界了解中國,中國了解世界的平臺。有了軟實力的打造,才能使中國真正崛起。
《中國會議》:您如何看待中國的會議產(chǎn)業(yè)?每個行業(yè)都有成長中的問題,您認為中國的會議產(chǎn)業(yè)還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才能夠把一個會議辦得更好?應(yīng)注意什么?
龍永圖:我覺得我們中國在主持論壇也好,舉辦會議也好,形式方面有很多的問題。我們的論壇、會議講話大多、太長,而且套話連篇。我們的論壇不是論壇,是報告會。
國外的會議形式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前幾天我在意大利一個小城參加一個非常高層的100個人參加的國際會議,都是美國、歐洲國家的王公貴族、大使、公司老板等,會場非常簡單。我曾經(jīng)到倫敦參加匯豐全球總經(jīng)理會議,邀請了世界上有名的金融學家,這樣非常盛大的高層次經(jīng)濟學會議,舉行的地點就是在倫敦泰晤士河旁邊的酒窖里,有一些小燈光,很有味道。中國的會議硬件全球第—,但都是富麗堂皇的,就沒有特點了。那次酒窖里的會議,參會者坐的全部是農(nóng)村常見的長板凳,形式很樸素。在我發(fā)表演講之前,只有匯豐銀行全球董事局主席做了5分鐘介紹。
而我們的會議從省長、市長、各位嘉賓代表,搞了半個小時還沒有進入主題,下面的人已經(jīng)開始乏累了,主旨演講才開始。我覺得很多形式問題上受到思想上的一些障礙,要把所有各方面都擺平,所有的領(lǐng)導都要高興,不是為了開會,是為了領(lǐng)導高興,為了給領(lǐng)導一個露面的機會。我覺得這樣的會議很難開好,形式主義大多。
有的會議還要戴花,有幾次我和幾個國外友人參加會議,人家悄悄跟我講,我們又不是參加婚禮,為什么要戴花?我也最不喜歡戴花,我們就那一兩套好西裝,你在那兒戳來戳去,所以每次禮儀小姐給我戴,我都自己來。有的時候開完會我看照片的時候都不知道在哪講話,被一大堆花給擋住了。
國內(nèi)的會議很多的細節(jié)上太注重形式,把大量的精力放在這樣的問題上。所以我覺得我們的會議一個是要避免講話多、過長,要多互動,多討論,多重視實質(zhì)性的內(nèi)容,少重視些形式。
《中國會議》:作為會議方面的專家,如果讓您給我們的辦會人一些建議,您最想說的是什么?
龍永圖:在國內(nèi),我參加的會議有時候座位分三六九等,前面的大沙發(fā)是嘉賓坐,第二排有桌子,第三排之后就是座位,沒有茶喝,也沒有水喝,反正就是一張凳子。而國外則不一樣,有一次會議是基辛格推薦我去的,那一次討論中國問題。參會的都是外國人,我是唯一的中國人,也是唯一的亞洲人,進去以后,以為我是主講嘉賓,首先到第一排找我的名簽,根本沒有。后來我問基辛格,我坐哪?他說哪有空你坐哪,基辛格也是坐第二排。基辛格到中國,我們會找一個大沙發(fā)給他。但是那次會議他三分之一的屁股在外面,坐著不舒服。人家也不管你,你主要是開會嘛。我坐那兒,一個胖老太太過來了,她說這兒空著,能不能坐,我說可以坐。她還時不時的跟我講兩句評論。后來我問基辛格;這個老太太是誰啊,他說你不認識她?她是荷蘭女王啊!她是以私人的身份參加的。這就是比較成熟的會議,簡樸的一些會議,注重內(nèi)容。
因為博鰲亞洲論壇是自收自支的,所以我們是比較節(jié)省的。我們一些會議主辦者的辦會形式值得商榷,非常浪費。我曾參加一個城市的全球市長會議,看到全球包括倫敦、美國一些城市的市長在內(nèi)的20多位市長,覺得會議級別很高。后來一問,全部是他們花錢頭等艙請來的,而且要陪同,會后還有豐富的節(jié)目。有位國外的市長就問我,他們花那么多錢叫我來干什么,因為來的市長多了,輪不到他講話。花那么多錢,請他講講話還有點道理,話都沒講。所以這幫老外不清楚,為什么讓我?guī)е掀抛^等艙來這兒?對我們來說多了一個市長的名字,參加的市長有多少,其實就是這么一個作用。我不好意思跟他講是湊份子的,壯大陣容的。我建議我們的辦會者以后少干這種傻事。我們不要花冤枉錢大多,面子事情不要太多。
當然我們也要尊重國際慣例,有些退下來的高級政要需要請的,是不能少的。前年我們請鮑威爾,去年請布什,一個不能少。請他們來把整個會議都拉上來了,因此該花的費用還是要花。我們不需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接待領(lǐng)導、接待高官、接待這些所謂有名的人物上,應(yīng)該把會議主要精力放在實質(zhì)性內(nèi)容,組織媒體的討論上面。
《中國會議》:您曾經(jīng)說新聞不僅僅是對于一個論壇,甚至對于一場談判,都具有重大的作用。怎么理解這句話?
龍永圖:首先報道要準確、專業(yè),不要斷章取義。作為記者,報道一個論壇或會議,首先要對其有足夠的理解和認識,要融會貫通。當然,我們不可能成為每個領(lǐng)域的專家,但至少要做到準確的理解。
新聞報道是為會議服務(wù)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做會就是做宣傳。宣傳本身并沒什么貶意,它需要傳播一種理念。一個論壇成在媒體,敗也在媒體。一個會議開得很熱鬧,很有思想性,但媒體報道很少,沒有傳播出去,這就是一個失敗的會議。反之如果一個會議有幾百人,甚至一二百人參會,但是新聞報道非常充分,而且對很多討論的專業(yè)問題有專業(yè)的報道,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我在博鰲論壇,主要精力就是搞媒體,不是教他們說什么,而是引導他們。而且你要知道第二天媒體報紙上的頭版頭條或者財經(jīng)版的第一條會是什么樣的新聞,我覺得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會議組織者應(yīng)該關(guān)注的。另外,我認為如何選擇好專業(yè)報紙的記者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新聞媒體也非常重要。
全球都在關(guān)注中國發(fā)生的事情,中國聲音變得更加重要,不管是政治或是經(jīng)濟上的。我們應(yīng)該看到中國的會議行業(yè)應(yīng)該是有很大的前景,一些會議的質(zhì)量也越來越高了,在辦會的做法上,也更加務(wù)實、有效。
最后要說的是,一個成功的會議還需要天時、地利,需要具備一個好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