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國內又有大量博物館免費開放。第一批博物館免費開放已經一年多了,我們有必要總結一下實際運行效果,對比一下免費前后社會效益與反響的差異;更有必要從一個文博工作者的角度來審視、疏理博物館免費開放的利與弊、得與失。
首先是勇于面對問題,剖析問題
博物館承載著記錄文化、歷史的社會功能,其公益性和非盈利性早已是社會共識。博物館免費對公眾開放,在不少國家已形成慣例,它已成為城市不可缺少的人文景觀、旅游資源和知識講堂。然而,博物館的免費開放不是打開大門就草草了事的,它對國民素質、博物館的管理能力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執政能力都是一種考驗。
一年多來,博物館免費開放的現狀可謂良莠不齊,引發的一些問題更是令人始料未及。較為突出的是,首先,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觀念比較滯后。如對免費開放的意義認識不深,單純的認為免費開放就可以萬事大吉,由此坐等觀看,致使守株待兔的被動局面開始出現;工作積極性下降,進而造成市場意識、服務意識薄弱;嚴重忽視博物館的社會公益性、教育職能性等等更是層出不窮。這些觀念上所存在的積弊及問題,毫無疑問,需要及時進行更新、改進。
其次,博物館免費開放帶來觀眾流量的猛增,使得接待講解變成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致使參觀環境質量下降,社會教育功能的發揮受到限制,文物安全形勢十分嚴峻。
再次,免費意味著沒有門檻,致使參觀環境不同程度出現惡化:不難看到,有孩子在本應安靜的展廳里奔跑嬉戲,有參觀者抱走成捆的宣傳頁準備去賣廢紙;冬天有來取暖的,夏天有來乘涼的;有來躲風避雨的,也有來上廁所的……參觀環境的惡化,致使一些文化層次較高的觀眾望而卻步。一些博物館竟然出現了免費后參觀人數比賣票時還少的情況。這樣的門庭冷落,實在比最初的人頭攢動更令人心驚與憂慮。
上述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博物館服務能力、應變能力有限,管理水平欠佳等根本性問題。然而,這些問題并非不能解決,作為從業人員,需要從服務質量、管理水平等多方面把脈確診,對癥下藥。
其次要探討方法,解決問題
博物館的開放,是新形勢下的新事物,在年輕的成長路途中,暴露出一些問題純屬正常之事,問題出現不要緊,可怕的是任其泛濫發展。當務之急我們要迅速地追其原因并找到行之有效的改進方法。以下是筆者本人的一些思索。
—、免費開放的內涵需深刻認識。
2008年初,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并配套了12億元專項資金,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對博物館事業最大的一次投入,充分表明了我國政府推動文化惠民政策的膽魄和決心。同年3月5日,與全國博物館免費相關的內容,被寫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無疑確立了博物館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博物館的免費開放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博物館及廣大的文博工作者,肩負著提高國民素質,構建和諧社會的歷史使命。博物館工作人員的高素質,決定著博物館教育的高質量。為此,我們應該與翹首企盼的廣大公眾一道為其喝彩,為其拍手稱快。
二、免費開放要正確進行定位。
博物館免費開放的目的是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體驗博物館,愛上博物館。博物館工作人員必須明確,博物館是尋求知識,提高文化,追求智慧的精神圣殿,因此,免費開放的博物館不能以人氣指數多少論成敗,要力求變“教育”為“吸引”。從表象來看,有些博物館免費后觀眾隊伍空前壯大,但偌大的參觀群,需要我們進行深入采訪、了解、調查、研究:他們是抱著怎樣的目的走進博物館的,參觀學習的收獲又是什么?是否在講解員的引導下獲取知識,還是走馬觀花看熱鬧?不同類型的博物館要面對的主要觀眾是誰,必須正確進行定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使觀眾在參觀中有所收獲,否則就是博物館教育的失敗。
舉例來說,不少博物館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把觀眾群體定位在青少年的教育引導、興趣培養上。例如《自然博物館》將中學生物課開在博物館,讓學生零距離接觸標本,在科普專家指導下,學生經歷著觀察實物、制作模型、查閱文獻、數據、記錄結果、分析交流等科學研究的必要環節,培養同學們的科學興趣。又如《中國農業博物館》將展品資源與學校教育資源整合,找出陳列內容與中小學地理、生物、歷史和語文教學的相關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參觀講解,直觀地了解課堂教學中無法體驗的實物;并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科學巡回展覽,走出博物館,進校園、進社區、進公園等,這些相關舉措延伸了學校的教育,充分發揮了學校第二課堂的作用,真正做到了變教育為吸引,變守株待兔的被動為積極進取的主動,在傳播科普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孩子們的思維方法并挖掘出他們的智慧潛能。在有限的陳列展覽中,發揮了無限的社會教育作用,十分值得學習與借鑒。
三、免費后的管理水平需要進行再提升。
博物館免費開放決不是敞開大門就行了,也不僅僅是停留在口號上,必須在管理上科學化、人性化。這不僅要重視高新技術和設備的采用,更要重視樹立現代科學管理意識,轉變管理觀念,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要重視管理人才的培養,重視人際管理理論在工作實踐中的實施與執行,建立適應當前博物館的最新管理模式,對每個部門,每個工作人員都有相應的崗位要求,制定各種緊急情況的預案。
其次,要注重加強安全工作。包括文物安全、公共設施安全以及觀眾的人身安全,這是第一位的工作。具體舉措包括增強安全消防措施,配備必要的專職保衛、消防人員、及時糾正觀眾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為等。
最后,為觀眾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優質服務。免費開放除了對公共設施提出高要求外,對人性化的服務要求相應更高。服務人員要溫和親切,講解員的講解要生動細致。適當配置一些觀眾可以控制的多媒體設備,可以通過分發或出售相關資料,來滿足觀眾的要求。還可以進一步使觀眾與博物館、展覽館展開互動交流,親身進行體驗。除此,還要注重觀眾及社會的監督與反饋,在展廳顯眼處設置《觀眾留言簿》,廣泛征求意見。將得來的意見與建議交由決策層參考、分析,擬定相關方案,再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作用。總而言之,通過一次螺旋式上升過程,使得免費后的博物館獲得良性發展。
當然,由于各個地方、各個博物館的實際情況不同,具體執行舉措不能一概而論,必須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值得慶幸的是,國家有關部門已著手建立免費開放博物館的質量評估體系,進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措施。相信這一體系的出臺,將成為我們解決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的有力依據。我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