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是城市經濟的產物,企圖發展會展業的城市之間產生競爭,應該是正常現象。
在亞洲,前三十年公認的會展城市是東京、新加坡和香港。但如今形勢有變,新增北京、上海、廣州、孟買、吉隆坡,還有河內、曼谷、首爾、臺北、澳門緊追不棄。其中,澳門毗鄰香港、深圳、廣州,原以博彩業主導城市經濟,“十一五”提出發展會展業,特別是會議業,加上美國金沙集團巨資投入建設超大型會議型酒店(3000套五星級客房,百多間會議室),雖屬后發,已漸成聲勢。
中國會展業的城際競爭,上世紀90年代初已見端倪,主要在北京、上海、廣州之間展開,三市的汽車展可為案例。由于各不相讓,國家有關部門集合資源辦大一個的努力無疾而終。
會展業城際競爭的核心,實則是各個城市政府之間的競爭。
2005年以來,中國會展業的城際競爭呈加劇之勢,熱點有三:
興建展覽場館、會議場所的熱潮不退
在東部地區,建館熱已蔓延到地級甚至縣級城市。在中西部地區,除拉薩外,重慶和諸多省會城市或建成新館,或已規劃新建。新館展覽面積動輒10萬平方米,數十億元造價也很平常。我估計,全國“十一五”期間建設展館的投資總額在500-1000億之間。如今,省會城市中數個展館并存的情況比比皆是。近聞商務部和上海市聯合投資,在虹橋機場附近建設40萬平方米超大展館,據稱可系世界最大(有說小于德國漢諾威)。此舉打響了“十二五”期間各地又一輪比拼展館建設的戰役。
會議業將是“十二五”會展業發展新亮點,我預料會議型酒店將在各地興建,旅游資源豐富的中小城市定有比拼,但建設投資較之展館要少很多。
引進和培育本土大展的熱情不衰
凡建有展覽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上展館的城市,普遍面臨使用率不高的困局。因此,招攬大型巡回展就成為重要對策。過去五年,國內大型巡回展奇貨可居。各地政府競相撒錢,包攬配套服務,高規格吸引。國內大型巡回展的主辦方基本是國家級協會、學會,自然是高興不跌,身價陡漲,要價不菲。由于吃透了城市政府意圖,大型巡回展很少愿意長期落戶某地,而是逐利思遷,巡回不疲。
培育本土大展也受到重視。已經出臺的合肥、南京“十二五”會展業發展規劃對此都有布局,充分反映了“北上廣”以外的城市對于大展的渴望,折射出對巡回展“養不家”的擔心。
會議項目本就游走四方,許多國際知名會議多采申辦制,如同奧運會、世博會。天津、大連引來“夏季達沃斯”,已令許多城市政府眼熱。前不久,海南省書記、省長雙雙出馬申辦國際數學大會年會,就是政府給力參加會議項目競爭的生動例證。
實施補貼、降低稅費政策的熱力不竭
過去五年,包括上海、廣州在內的許多會展城市,都出臺了優惠會展業的政策?;臼莾煞矫妫河谜斦元剟罘绞浇o予展會主辦方資金補貼;降低營業稅費交付水平。武漢市是中西部地區尚未出臺此類政策的大城市,輿論強烈呼吁市政府不能不作為,預計“十二五”將效法先進,后來居上。
會展業的市場競爭應該包括城際競爭。
城際競爭在客觀上推動了中國會展業的發展。
但目前的城際競爭中,政府角色太重,似有悖市場經濟原則。
對于近五年來乃至“十二五”期間中國會展業的城際競爭,我的看法依然是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