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經濟(Exhibition Economy)是指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會議和展覽、展銷,以獲取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一種經濟現象和經濟行為。會展經濟的核心產業是會展業,包括會議與展覽兩個基本組成部分,廣義的會展概念還包括體育賽事、演藝活動等。會展業是現代服務業特別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
一、會展經濟是我國創新驅動的重要著力點
我國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會展經濟的發展,上海、北京、廣州、廈門、成都、大連、杭州、???、青島等十幾個省市都把會展產業作為“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扶持、培育,不少省市都提出要建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級的會展中心宏偉目標。從地域分布來看,我國已經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東北、中西部”等五大會展經濟產業帶。單從數量上來說,中國已經是不折不扣的會展經濟大國,但從會展的質量、品牌、效應來看,我國與展覽強國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二、檢驗檢疫是會展經濟的重要管理部門
1.檢驗檢疫承擔著國際展覽品的檢驗檢疫和監管工作,是國際展會、國際活動成功舉辦的重要保障部門之一。
2.檢驗檢疫服務質量間接影響到國外展商的滿意度,對于主辦方招展、創建自主品牌、提升我國會展業的國際化程度和品牌創建有著重要影響。
3.檢驗檢疫對出境展覽品的管理質量,直接影響到我國千萬家企事業單位能否順利在國外參展、辦展和拓展海外業務。
三、檢驗檢疫服務會展經濟的現狀
1.分散式管理難以形成有效監管。目前,國內除少數幾個檢驗檢疫機構成立了專門的展覽品管理部門外,大部分還是針對特定展覽會抽調人員成立臨時工作小組處理展覽品的檢驗檢疫事宜。由于口岸局和展會舉辦地所屬局對展覽品的監管職責和分工不明,加之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聯合機制,容易造成展覽品漏檢、逃檢等監管漏洞,檢驗檢疫作用未能有效擴展到整個會展產業。
2.現行檢驗檢疫模式不利于展覽品的快速通關。目前各地檢驗檢疫機構多參照展覽品所對應商品的管理辦法對展覽品進行管理,但現行的檢驗檢疫監管體系以“貿易性貨物”為基礎,并不完全適用展覽品等“非貿易性貨物”的管理特點。如果展覽品按照普通商品那樣施檢,將導致大多數展覽品不能及時順利通關。
3.“一刀切”式的免檢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展覽會、賽事和演出活動中相當多的展覽品要通電使用和加料運行演示,參展的食品、化妝品多要用于免費試吃、試用、派發。展會期間,人群高度聚集,如果對展覽品實施“一刀切”式的免檢,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4.檢驗檢疫會展領域專業管理人才缺乏。展覽會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經濟活動,涉及的進出境展覽品種類非常復雜,而且展覽品從進境到最終處置時間跨度長、處置方式多、監管難度大。檢驗檢疫會展領域人才的缺乏,不利于檢驗檢疫對會展經濟的把握和監管創新,不利于充分發揮檢驗檢疫在會展經濟和文化產業中的保障作用。
四、管理現狀的原因分析
1.會展經濟總體上缺乏有效協調、溝通機制。目前,除了少數由政府牽頭主辦的重大展會外,地方政府一般不會出面協調各主管部門的定位、分工和職責。另外,會展行業協會也未充分發揮協調、管理、宣傳職能。
2.檢驗檢疫改革創新的內在驅動力不足。大部分檢驗檢疫機構和人員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向缺乏足夠認識和研究,與地方會展商務部門缺乏溝通,碰到問題多以個案進行處置,未去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
3.規章制度的缺失造成展覽品管理的無序和監管漏洞?!吨腥A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中雖規定了展覽品可免于檢驗,但無具體管理規定,也沒有任何檢驗檢疫規章對展覽品的定義、免檢數量和范圍做出明確說明。除個別重大展覽會國家質檢總局會下發專門的工作方案,對于普通展覽會如何管理則沒有作統一要求。盡管奧運會以來,有了幾個展覽會的檢驗檢疫行業標準,一些地方檢驗檢疫機構也制定了展覽品工作規范,但這些標準和工作規范的法律效力不高,未能形成有效的監管體系,不能滿足展覽會檢驗檢疫工作的實際需要。
五、檢驗檢疫服務會展經濟的思路及主要對策
1.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積極發揮職能作用。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進一步深化改革,必須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要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以開放的最大優勢謀求更大發展空間。”檢驗檢疫必須積極響應中央精神,主動順應經濟發展變化的新形勢,把握改革發展的新動向,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為會展經濟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推動會展、文化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2.主動作為,構建促進會展經濟大發展的新機制。要按照頂層設計、制度創新的原則,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進出境展覽品通檢體制機制,消除展覽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和監管盲點,保障展覽會的安全舉辦,維護參展公眾的健康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促進中國會展經濟和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3.加快相關課題研究,以學術創新帶動監管模式創新。持續加大對與會展有關的檢驗檢疫課題的傾斜力度,鼓勵基層檢驗檢疫機構加強會展課題聯合攻關、聯合監管研究,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展覽品檢驗檢疫監管新模式、新方法研究,發揮會展一線檢驗檢疫人員的創新活力和聰明才智,跟蹤會展經濟發展的新動向。鼓勵檢驗檢疫機構與會展行業協會、會展公司、地方政府、商務部門、海關等開展聯合課題研究,積極學習、借鑒國外會展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對進出境展覽品的管理體制、管理模式。
4.加快規章制度建設,以監管模式創新帶動監管體制創新。建議將各商品管理辦法中對有關展覽品、樣品、演藝物資、賽事物資等暫時進出境貨物的條款集中整合起來,盡快組織制定《進出境展覽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或《暫時進出境貨物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以規范我國進出境展覽品的檢驗檢疫、后續監管、核銷方法等。要引入風險評估和分類管理理念,改變展覽品免檢“一刀切”式的做法,明確展覽品動態展示的檢驗檢疫要求和安全管理責任主體,控制展覽品動態展示風險,明確與進出境展覽品管理有關的展會主辦方、承辦方、參展商、展覽館、監管倉庫、代理報檢公司等各方的法律責任和義務。在此基礎上,加快有關展覽品管理的制度建設、組織建設、人才建設、信息建設等,構建既符合國際慣例又具有中國特色的進出境展覽品檢驗檢疫監管體系。
5.積極對監管模式開展“先行先試”試點。中國特色的進出境展覽品檢驗檢疫監管體系的構建,必須牢牢把握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建議在會展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選擇代表性展覽會開展進出境展覽品模式創新試點和示范區建設,建立相應的試錯機制和完善機制,鼓勵基層創新、自主創新,為全國進出境展覽品檢驗檢疫監管改革探索新路徑、新思路、新方法,推動會展業、文化產業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為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