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展覽是推動企業“走出去”、提升中國商品競爭力和國際市場份額、為中國外貿發展提供支持的有效途徑。
本報告以中國貿促會展覽審批管理系統截至2015年10月31日各組展單位已實施的出國展覽項目數據為基礎,對出國展覽的規模、地域分布、行業分布、組展單位表現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總結2015年中國出國展覽行業發展狀況,為會展業界提供權威的信息資源,也將為相關政府部門加強會展行業總體規劃提供參考依據。
出展業受經濟增長放緩拖累
出展業發展與國內外經濟形勢密切相關。2015年,受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以及國內因結構調整而導致的投資需求放緩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外貿發展遇到較大困難,出口下行壓力增大,進口出現較大減少。為此,出展業受到明顯沖擊,整體規模縮小。
截至2015年10月31日,全國94家組展單位共赴62個國家實施辦展計劃1385項。組展單位數比2014年減少11.3%,國別數減少4.6%,項目數減少4.3%。其中參加國際博覽會1291項,減少5.6%;舉辦單獨展覽會(自辦展)94項,增長19%。全年展出總面積63.9萬平方米,減少9.6%;參展企業4.6萬家,減少2.3%。
赴新興市場國家辦展放緩
2015年以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受到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資本外流、金融市場動蕩、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的困擾,經濟增速繼續放緩。受此影響,中國企業赴新興市場國家參展有所放緩:赴拉美及加勒比地區、非洲的參展規模有所擴大,但比重提高不多;赴亞洲、東歐及俄羅斯的參展規模縮小,比重也在降低;西歐、北美仍然是出展規模最大的市場。
西歐、北美集中了全球大部分頂級行業展覽會,展覽市場發展成熟。中國企業多年參展積累了不少珍貴的經貿資源、品牌影響及合作關系。因此,雖然受到新興市場國家的沖擊,但歐美傳統市場在出國展覽行業上的優勢地位短期內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2015年赴上述兩地區的出展項目數為568個,比2014年減少5.8%,占整體出展比重為41%,比2014年降低0.3個百分點;展出總面積28.7萬平方米,減少2.3%,比重為44.9%,提高3.4個百分點;參展企業2萬余家,增長1.7%,比重為45.3%,提高1.8個百分點。
拉美及加勒比地區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項目數和參展總面積一直保持增長,直至2014年出現下跌,2015年再度回升,但增速已不如往年。
2015年赴上述地區的出展項目數為188個,增長5%,比重為13.6%,提高1.2個百分點;展出總面積6.3萬平方米,增長6.8%,比重為9.8%,提高1.5個百分點;參展企業5000余家,增長3.5%,比重為11%,提高0.6個百分點。
2014年,受埃博拉疫情的影響,赴非洲參展規模大幅收縮,但2015年有所回升。
亞洲會展業規模和水平僅次于歐美,日本、新加坡、阿聯酋都是會展業發達的國家。但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亞洲難以獨善其身,面臨貿易增速趨緩、貨幣貶值、股市動蕩、經濟減速等方面的壓力。受此影響,赴亞洲參展規模有所縮減。
2015年赴上述地區的出展項目數為382個,減少1.3%,比重為27.6%,縮小0.9個百分點;展出總面積18.7萬平方米,減少23.8%,比重為29.2%,降低5.5個百分點;參展企業1.3萬家,減少8%,比重為27.5%,降低1.7個百分點。
由于俄羅斯在油價下跌、盧布貶值、美歐制裁等多重壓力下經濟“滯脹”局面還在惡化,赴東歐及俄羅斯的出展規模大幅縮小。
2015年赴上述地區出展項目數為159個,減少19.7%,比重為11.5%,降低2.2個百分點;展出總面積6.2萬平方米,減少21.6%,比重為9.7%,降低1.5個百分點;參展企業4700余家,減少15%,比重為10.1%,降低1.5個百分點。
從國別層面來看,2015年出國辦展項目數列居前10位的國家分別為美國、德國、俄羅斯、巴西、阿聯酋、印度、土耳其、法國、意大利和墨西哥。中企赴上述10國的展覽項目數量占全年總量的70.4%,展出總面積占全年總量的68.9%,參展企業數占全年總量的70.8%。與2014年相比,前10位國家排序變化不大,印度尼亞西跌出前十,意大利進入前十。
總體來說,2015年赴新興市場國家參展情況不及預期。除了之前提到的經濟因素,新興市場國家開拓還面臨其他挑戰,比如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權威的市場信息和政策信息缺失以及灰色清關等市場不規范等。未來中國企業前往參展應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
傳統產業展會取得進一步發展
2015年出展產業結構與2014年相比沒有太大變化,傳統產業類展會在數量上仍占據優勢,并取得進一步發展。從項目數上看,綜合類展會占總量比重最大,為24.8%。而在20類專業展會中機械類展會占比第一,為11.8%。其次是紡織及皮革制品(8.6%)、食品和農產品(5.8%)、建筑裝飾(5.7%)、交通運輸物流(5.2%)、能源與礦產(4.0%)、五金工具(4.0%)等。
機械類展會。項目主要集中在亞洲、拉美及加勒比地區、東歐及俄羅斯。項目數比2014年增長13.1%,比重提高1.8個百分點;展出總面積增長27%,比重提高2.6個百分點;參展企業數增長76.7%,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
紡織服裝、皮革制品類展會。項目主要集中在西歐與北美。項目數比2014年減少6.3%,比重基本持平;展出總面積增長了3.9%,比重提高1.4個百分點;參展企業數增長了59.6%,比重提高了1.6個百分點。
食品、農產品類展會。項目主要集中在亞洲、西歐、北美、東歐及俄羅斯。除了項目數減少了6.9%,參展企業比重縮小了1.3個百分點,其余各項數據均與2014年基本持平。
辦展主體集中化趨勢明顯
截至2015年10月31日,經貿促會審批(會簽商務部),全國共有94家組展單位實施出國展覽項目。
從項目數量上看,全年項目數在50以上的組展單位有5家,項目總計428個,占總量的30.8%;展出總面積18萬多平方米,占總量的28.3%;組織企業近1.4萬家,占總量的29.6%。其中,西麥克國際展覽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公司分別以121和93個項目位居全國組展單位的項目數前兩位。緊隨其后的是長城國際展覽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貿促會機械行業分會。年組展項目數在20~50個的組展單位一共20家,其中包括貿促會浙江省委員會、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福建匯源國際商務會展有限公司等。總體來說,項目數排名前25位,即26.6%的組展單位實施了72.6%的全年出展量,辦展主體呈現越來越集中的趨勢。
品牌自辦展規模擴大影響力提升
2015年,全國共有29家組展單位赴35個國家舉辦單獨貿易展覽會(自辦展)94個,比2014年增長19%;展出總面積13.9萬平方米,增長2.3%;參展企業近9000家,增長5.3%。
從地域上看,34%的項目集中在亞洲,這是亞洲項目數比重繼2014年后再次低于50%。其次是拉美及加勒比地區(17%)、西歐(14.9%)、東歐和俄羅斯(12.8%)、非洲(10.6%)、北美(5.3%)和大洋洲(5.3%)。
從專業分類上看,2015年境外自辦展共涉及12個專業,比2014年多了3個。綜合類展會項目數比重最大,但已減少至36.2%,降幅達10.6個百分點。緊隨其后的是紡織服裝及皮革制品(12.8%)和消費品(8.5%),分別提高2.7個百分點和下降2.9個百分點。2015年新增了信息通信、建筑裝飾、能源礦產、醫療保健和五金工具五大專業,減少了食品農產品、化工兩大專業。
與此同時,各組展單位舉辦的自辦展的國際化和專業化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展初見成效
截至2015年10月31日,全國74個組展單位共赴33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施辦展計劃509項,占總量的36.8%;展出總面積為22.9萬平方米,占總量的35.8%;參展企業為1.6萬家,占總量的34.3%。
從國別上看,項目數排名前10位的“一帶一路”國家依次為俄羅斯、阿聯酋、印度、土耳其、泰國、印度尼西亞、波蘭、馬來西亞、越南和沙特阿拉伯。其項目總數為437個,占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展總項目數的85.9%;展出總面積18.9萬平方米,比重為82.5%;參展企業數為1.3萬家,占企業總數的81.3%。上述10國中,俄羅斯、阿聯酋、印度、土耳其還是出國辦展項目數總量前10位的國家。
從專業分類上看,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展以綜合類展會為主,占總量的18.5%。在專業類展會方面,機械和建筑裝飾占比最大,為13.4%。其次分別是建筑裝飾(8.6%)、食品農產品(6.9%)、交通運輸物流(5.1%)、能源礦產(4.3%)和紡織服裝(3.9%)等。
從辦展類型上看,509項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辦展計劃中,468項為參加國際博覽會,41項為單獨舉辦展覽會(自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