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活動中的“三五定律”
發布時間:2016-07-05 更新時間:2016-07-05 作者: 點擊次數:7215
前不久,青道兄寫了一篇《會議市場中的二八定律》,談了二八定律在會議市場的六個具體表現。其實除了普遍存在的二八定律之外,在會議活動之中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三五定律”。
這個三五定律在會議中的具體描述是:“某些不可預見的、不可控的因素占整體的“3-5%”。為了把這個三五定律說清楚,我這里僅僅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例子之一:不可預見費
每一個會議的項目經理在制作會議預算的時候通常會做一部分不可預見費用(英文是contingency fee),不可預見費用究竟做多少呢?多了浪費,少了不夠用。通常,經過多年的摸索總結出來的經驗一般是按照總預算的3-5%做不可預見費。注意:預算越緊、人數少的會議不可預見費用的比例越高(10%也是正常的),越是第一次舉辦的會議,不可預見費用應該做足打高一點,因為是第一次舉辦沒有經驗。即便是每年都要舉辦的會議,依然要有不可預見費用。我小時候常聽我母親說的一句話“寬打窄用”,就是說做開支要做足,用的時候要節省。
例子之二:特殊飲食需求
在安排餐飲的時候,眾口難調。國內會議還好,一旦遇見真正的國際會議就難辦了。全素、半素、清真、不吃魚蝦、吃啥喝啥啥過敏的都有……你會遇見各種各樣的特殊需求。自助餐還好,如果是桌餐和盒飯就難辦了。即便主辦方提前詢問,但是大家不當回事兒也不會主動回答,一到餐飲現場問題全來了。怎么辦?實踐中就是按照與會人數準備3-5%的素食(最好是能夠同時滿足清真+素食主義者食用)。100人以下的宴會按照10%準備,超過100人按照3-5%準備(單獨備餐或者單獨辦幾桌備用就可以了)。
例子之三:突發事件的概率
一個會議準備得再好,總有各種情況,因此不要大驚小怪也不要無動于衷,需要提前做好準備。演講人臨時不能來的或者臨時換人的比例恐怕也有一個三五定律,社會地位越高的演講人臨場前不能來的概率越高,都是人在江湖身不有已惹的禍啊。注冊現場或者一個團體里面比較挑剔難弄的人大概也有一個三五定律(這個就沒有具體統計了)。
總結一下:三五定律是適用于非常規的,不可預見的人和事。這個三五定律很正常,屬于正態分布的頭和尾巴,即特別好和特別差的占3-5%。隨著信息、大數據越來越發達,預測越來越準,我相信三五定律一樣存在,依然有不可預見性。可以說不可預見性造就了商業和不完美的有魅力的世界,是大自然送的一個帶酸味的蘋果,是禮物也是麻煩,你得接受它。大自然需要多樣化,保守和激進都必須有,這都是物種的自然選擇,讓種群得以延續。
經常看經濟數據,發現無價的CPI數據基本也是3%上下,一年期存款和3%比較接近,不知道是否和一些不確定性是否有關呢?生活中需要一些很少的不確定性——這就是今天要說的三五定律,其實只要你觀察,這樣的定律還有很多,三五定律只是楚有才武斷的觀察,歡迎留言、指正、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