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傾聽、激辯……十九位城市會展管理者和國內外知名會展機構掌門人在中國展覽協會的組織下,昨天舉行了一場線上線下互動,同步直播的“政府與會展:精準扶持與協同發展一席談 。
時間:7月20日 14:00-15:30
地點:鄭州國際會展中心
主持人: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 儲祥銀
鄭州市會展辦副主任 王洪波
政府與會展產業
儲祥銀談到,政府的作用主要有三點:
第一,宏觀把控,對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會展經濟發展方向的把控,應當把會展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當中去。
第二,提供條件,包括硬件條件,例如會展設施、周邊配套設施、道路等,以及軟件條件,例如公共服務、一站式服務、制定標準等。
第三,政策扶持。主要包括產業政策、稅收政策、財政政策、市場培育、制定市場規則等。
企業的需求實際上就是政府工作的方向
鄭州市會展辦成立比較早,也是較早出臺扶持的辦法資金的城市之一,運行十多年來,我們的困惑是:企業到底需要什么?資金嗎?還是環境?還是更有針對性、時效性的服務?
企業需要政府做什么
方佩瑛
曾任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副總經理
希望當地政府在以下方面給予支持:
第一,宣傳推廣,也就是在媒體推介方面能夠給予支持。
第二,硬件設施。隨著項目的推進,形勢需求的變化,部分展館硬件設施已落后,政府能否出面做改善。
第三,交通保障。比如像德國一樣,一票搞定交通,一條公交線路直達場館。
彭慶芝
中德建聯國際會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一,政府公共服務。政府應該為展覽業營造一個更好的環境。
二,行業統計和信息分享工作。政府可以委托服務或者購買服務來做數據統計,以了解整個行業的情況,比如中國展覽業的主辦機構、展館到底家底怎么樣等,在了解的基礎上談整個行業的精準扶持。
韓志海
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組委會秘書長
政府支持有兩個方面:一是本行業產業的政府支持,二是活動舉辦地地方政府的支持。
地方政府首先要制定展覽長期規劃,而且這個規劃必須和地方的產業或者經濟對接起來,有重點的引進或者策劃一些品牌項目。
地方政府可以在展會期間做商業配套活動,例如舉辦相應的旅游項目。一票在手不僅交通可以免費,旅游、酒店、商場都可以享受優惠,甚至可以在活動期間專門舉辦地方特色食品、工藝品促銷活動。組織這些活動不僅有利于展會的舉辦,而且有利于提升城市品牌。
政府要重點打造有利于會展業發展的營商環境
裘建平
杭州市發展會展業協調辦公室主任
杭州現在打造會展和杭州城市特征、產業特點是有關系的。
第一,杭州在打造良好的硬件設施。
第二,有了硬件設施之后,政府要提供優質的軟件服務配套。交通、周邊的餐飲、酒店都要配套。
第三,打造最低的商務成本。不管是當地企業還是外來企業到杭州來辦一個展會,商務成本要最低。杭州正在打造最多跑一次,如果一個企業在杭州辦展需要兩個地方以上審批的,由會展辦統一牽頭幫助企業聯合審批。
第四,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政府辦展覽是非公平競爭,要退出以后讓市場主體進行辦展,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第五,扶持市場主體做大做強。要鼓勵企業做大做強上市。市場主體的壯大才是一個城市發展會展業的根本。政府是主導,市場是主體。
楊超遠
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總隊 副總隊長
第一,會展經濟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特別是國內外交往的重要渠道,所以公安機關要為會展經濟做好保駕護航。
第二,安全問題。大型活動展覽展銷從過去的幾萬人、十幾萬人到現在的幾百萬人的數量級,帶來了安全上的問題。不能一味的追求人數多、經濟效益好,還得充分考慮到當前國際國內反恐形勢非常嚴峻。此外,人流踩踏、擁擠、消防隱患等都是問題。
第三,必須和政府部門加強溝通加強聯系。
第四,公安機關在工作中有很大改進之處。第一,要更多的考慮出臺方便主辦方、展商的政策和規定。第二,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手續。
霍河山
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副支隊長
政府如何做好精準扶持?
第一,要有一個長遠打算,尤其是宣傳方面。
第二,政府和企業要擴大共同點。展覽最終目的是雙贏,政府追求拉動城市建設,或者提升形象,但企業一是自己要發展,二是促進行業發展,這兩方肯定有交叉的部分,怎么擴大交叉這一部分是政府應該重點考慮的,最后達到雙贏。
第三,政府要加大投入,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保障。不一定非得是資金的投入,比如政府掌握著公共資源,像一票乘車只有政府協調才能做到。
國際化視野,人性化服務
趙慰平
法蘭克福展覽(上海)有限公司 總經理
第一,從外資角度來講,判斷一個城市適不適合外資辦展,除了展館硬件和軟件條件外,市場經濟是不是開放活躍是很重要的一個標準。其中一個判斷標準就是看這個地方的民營企業,特別是展覽的民營企業在這里能不能得到健康和有效的發展,所以在大環境方面扶持民營企業和市場經濟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地方政府應當給參展人員提供便利化的條件。
第三,政府應加強展會的知識產權保護。建議政府拿出一部分購買社會服務,比如說專門請律師事務所處理展會的知識產權案件。
第四,作為主辦單位來講,最重要的不是參展商,而是觀眾或者說買家。政府可以把錢用在刀刃上,資助一下對口的買家。
Matthew Jones
英國Imagemakers設計咨詢中國區項目總經理
在英國和中國政府一樣,對會展產業非常重視,在英國更擴大化稱為體驗型產業。會展產業大概會帶來400億英鎊的價值,因為現在游客更多愿意購買體驗而不是產品本身。
在英國來說會展是和旅游業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現在有一個會展產業委員會,每三年開一次會議,把政府各個部門以及各個產業的代表集合在一起。
文化產業能給予會展業很多優勢。在某個城市舉辦會展,應該把這個城市的特色、品牌打造進來,比如說在展覽中設置一個版塊展示城市特色。
鐘健橋
中國國際眼鏡展(香港)主辦方
國內有一些展館的服務還不到位:
一,網絡。現在內地很多展覽館在網絡方面還沒到位。
二,租館時間。國外的場館一般都可以租到晚上12點,可是在國內一般只到下午5點,運輸和撤館都很匆忙,很多國外的參展公司就很不理解。三,如果政府對場館安排有新的要求,希望能夠提前告知。
政府如何退出市場?
如何發揮企業市場主體的作用?
張學山
北京振威展覽有限公司 總經理
去年我們接了16個政府展,其中有9個是國際級展會。今年我們預計能接到25個政府展,已經完成了7、8個,國際級展會、部級展會估計能接到15個以上。
一,計劃時間長,談判時間長。政府展很早就立項了,但是很多招標完成時離開展只剩大概2個月左右時間,而且高標準、嚴要求、大人物,所有這些要求都要用兩三個月的時間完成,確實很不容易。政府部門或者會展辦能不能把招標的時間往前提?做展覽會畢竟是個系統工程,早點安排、早點運作。
第二,政府和企業要合擔,共同使勁。政府部門應當發揮作用,不能把展覽交給民營企業后就一推了之。在邀請嘉賓等方面,政府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三,資金。很多地方政府辦展預算有限,但對承辦方,如展臺搭建、會場氣氛營造等方面要求較高,大大超出預算,也與綠色搭建的行業理念不合。
劉寄萍
貴州省博覽局副局長
政府辦展辦會的特點就是權威性強,檔次高。但是也有不足:一是組織模式比較混亂。比如說博覽會組委會、領導小組、組織模式上就各有千秋。第二,政府人員辦會在專業知識上相對來說缺欠。第三,服務意識缺失。
貴州這幾年會展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主要是由于貴州的政府部門對會展業非常重視。第一,出臺了政策、搭建了平臺。貴陽市政府出臺了促進會展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第二是宣傳,專項資金和補貼。第三,多產業融合。精準扶持就是要結合這個省的產業、特色來辦相應的展會,脫離了這個工作實際,沒辦法協調發展。
周學海
甘肅省文發集團 書記
展會需要政府支持,特別是在資金上給予支持。因為甘肅省企業起步比較晚,會展業發展的程度較低,所以資金特別重要。
第二,需要政府進一步理清產業與展會的關系。會展業的發展應當與產業的發展很好結合起來,應當考慮到會展業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第三,政府的關注應當更專業。政府部門往往是要求層次高一些,人來的多一些,場面好看一些。但實際上更應注重專業性和交易功能,希望政府在扶持展會的時候,應當把重點放在對買家的邀請上,使展會更加市場化。
白立杰
石家莊市會展業管理辦公室 主任
會展業的發展主要靠市場機制的制定,但是更離不開政府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兩者是相結合的。
作為城市會展部門,我想講三條意見:
第一,品牌展會的培育,特別是和當地的經濟特點、產業基礎,包括消費、內需、產業集群相結合的展會。
第二,鼓勵引進展會、擴大合作。
第三,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我們正在制定一個辦法,開通重點展會的綠色通道,在公安、交通、城關、工商、消防等等方面政務保障方面,進行便利化的服務,力求搞一站式的政策。
王蘇
河南省商務廳會展管理處處長
第一是協調。協調是首位,必須有一個主管部門來牽頭做這個事情。
第二是規劃。依托國家戰略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們的行業發展必須和它吻合起來,才有發展的前景和生命力,我們基本上是按照中央給我們確定的,以鄭州為核心,形成一個核心對接三個經濟圈,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周邊經濟圈和米字型高鐵,八個軸帶這種布局來做河南省會展行業的規劃。
第三是政策促進和引導。多部門合作,共同把所有政策資源集中到會展行業里面,形成齊抓共管。
加強展覽業標準化建設
柳成洋
國家標準委服務業標準部副主任
第一,目前國家在標準化工作當中,開展以下工作:一是聯合商務部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強展覽業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這是我們和商務部聯合發布的,給出了未來幾年當中整個展覽業標準化的總體路徑。第二,國標委成立了會展業標準技術委員會。第三,現在國家已經發布的和展覽相關的國家標準有6項,在研有6項。相關的會展行業標準是19項,地方相關的備案標準是38項。
第二,在標準化改革當中現在大力推進標準形態,叫做團體標準。這個也是在標準化改革當中推進的,以現場為主體的標準化發展形勢。
第三,標準化改革的最大趨勢,就是放開搞活企業標準。我們現在正在建立企業標準和服務的自我聲明公開制度,開展企業標準領跑者的活動,搭建平臺。
第四,希望企業代表能夠積極參與并主導國際標準的制定,只有掌握了國際標準的制定權才能真正實現以標準走出去,帶動中國的會展業,帶動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真正走出國門,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