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在日趨激烈的國際會議競爭中,鼓勵旅行社參與會議、獎勵旅游的經營,發展差異化會議旅游、實現城市結構均衡是產業界和從業者值得深思的地方。”中國旅游研究院研究院楊彥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不諱地說。
楊彥鋒建議應盡快建立會議局等管理機構,完善管理體制。
中國會議:首先請您談談近年來中國會議產業的發展狀況如何?現代會議旅游扮演著何種角色?
楊彥鋒: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會議旅游作為一種在空間上與大型城市經濟體高度相關的旅游產業分支,其發展日益受到城市運營者的重視。對于商務活動比較頻繁、商務設施比較完備的大都市而言,會議旅游是發揮城市經濟交流功能、拓展城市影響力的重要方式。基于此,很多城市都積極發展會議旅游。如作為世界都市的香港,會議旅游的發展成為它擴展城市實力的有效途徑。香港擁有大量會議旅游專業人士、優秀的管理經驗以及拓展國際市場的網絡和渠道,配備了便捷的空運交通等基礎設施,會議旅游業也高度發達。
據統計,2008年,超過1300多項會展旅游均在香港舉行,帶動了1700萬人次的游客訪港,創造了111億港幣的旅游收益。因此,香港旅發局成立了香港會議及展覽拓展部(MEHK),在中國內地、印度、韓國、日本等潛力地區大力招攬會展商務旅游,鞏固和強化香港作為“亞洲會展之都”的地位。
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的會議旅游總收入可達2200億美元以上,而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長。美國國家商務旅游協會(NBTA)與EgenciaTM差旅管理公司(屬于全球最大的線上旅游公司Expedia)2009年的數據表明,在全球范圍內,企業盈利的10%都用在了會議等商旅支出上。中國商務旅游的市場規模非常龐大,據估計,2008年中國會議等商旅支出為938億美元,10年間的年增長率為11.6%,遠高于其他地區的增長率。亞太地區則是增速最快的地區,過去10年的年增長率達到了7.2%,同期北美與西歐的年平均增長率僅分別為2%和4.6%。
從消費特征和檔次分析,會議旅游無疑是旅游的高端產品,與觀光旅游者相比,會議旅游消費能力強、重訪率高、對配套設施要求較高、不受季節影響、停留時間較長,因此,未來會議旅游產業市場規模還將不斷擴大。
會議旅游是旅游業的重要內容之一,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作為全球最大的商務旅行服務公司,為全球企業500強中400家以上的企業提供商旅服務。2010年第一季度,美國運通公司的商務旅游銷售額達到41億美元,與上一季度的銷售額持平,占運通同期旅游總收入的80.4%份額,會議旅游已逐步成為世界旅游商業組織的重要版塊。而隨著專業化和復雜程度不斷提升,現代的會議旅游服務已經不僅是了機票預訂、酒店預訂等基本的單項旅行服務,更包括規劃會議方案、打理會務接待、安排會議活動環節等事宜。
中國會議:就目前形勢而言,您如何看待中國會議旅游發展所取得成就?現下,針對會議基礎設施來講,我國是否已達到足夠接待大型國際會議的標準?
楊彥鋒:據近年來的數據統計分析,中國會議旅游的發展速度驚人,在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的排名中,中國(不包括港澳臺地區)的國家排名和城市排名都穩中有升。我國目前已經初步擁有以北京、上海、廣州為代表的國際會展中心城市,形成了巨大的市場規模。
隨著城市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中國也已經全面具備了舉辦國際級會議的能力。近年來,中國會議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如雨后春筍般迭起,中國會議旅游已經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為核心的會議旅游梯級結構。北京會議市場的規模最大,政務會議、協會會議處于領先地位,上海則在企業會議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北京、上海的領先地位與城市政治、經濟、科技實力等因素有較大關系,是城市綜合實力的體現。除了政治、經濟、科技等硬實力之外,旅游因素也是決定會議產業發展的重要指標。依托良好的旅游資源,杭州、大連、成都、三亞等二線城市也成為國內發展較快的會議旅游目的地,逐漸成為備受青睞的特色會議舉辦地。
從1999年上海舉辦《財富》全球論壇上海年會開始,在我國舉辦的國際會議不斷增長,會議檔次也不斷提升。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第9次非正式會議(APEC)在上海舉辦,各國首腦齊聚上海,通過并發表了《領導人宣言:迎接新世紀的新挑戰》、《上海共識》等文件;2002年,博鰲亞洲論壇成功舉辦,并將年會永久定址于海南博鰲,經過多年的培育已經成為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論壇,贏得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此外,亞太總裁與省市長國際合作大會、全球扶貧大會、陸家嘴論壇、世界工程師大會、甲骨文全球大會等眾多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會議和論壇近年來紛紛落戶我國,這將是中國會議產業的一大機遇。
中國會議:針對您上面提到的行業機遇,您認為今后中國會議產業需進一步發展,還有哪些方面有待提升和完善?您對產業界和從業者有何建議?
楊彥鋒:就目前形勢而言,針對如何促進中國會議旅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我的建議有如下五點:
一、明確會議產業的屬性,完善行政管理體制。
世界各國將會議產業從會展業范疇中劃分出來,由旅游局下設或者獨立設置會議觀光局(CVB,Convention Visitor Bureau 或 Convention Bureau)管理會議活動,也將會議產業看作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目的地營銷的重要工作。而中國對于會議產業的行政管理還處于初期的探索階段。一些會議旅游發達的城市對此進行了有益的管理體制探索,例如上海旅游局下設會展旅游推廣中心等。但大部分城市仍對會議產業缺乏認知,旅游部門對此也無太多作為。我建議可以在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會議產業的旅游產業屬性,逐步推廣會議旅游的行政管理制度。
二、促進會議旅游發展,培育新興旅游消費點。
根據國務院41號文件精神,加快旅游業發展成為戰略目標,行業應以大型國際展會、重要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為平臺,培育新的旅游消費熱點。旅游行政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要積極幫助企業搭建與國際會議、獎勵旅游組織、機構(例如ICCA、UFI等)的合作渠道,促進與國外同業渠道的順暢溝通。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應與文化、體育等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積極促進大型會議活動在中國的開展。
三、促進會展公司的發展,培育市場運營主體。
目前,國內涉足會議活動策劃和服務的企業主要有廣告公司、文化策劃公司和旅行社。在旅游企業中,中青旅是最早進入會議產業的旅游企業,會展業務是中青旅目前盈利能力較強的業務板塊,目前,國中青三大社均獨立創建了會展公司,主要業務是經營會議和獎勵旅游活動的策劃和組織,發展速度較快。但總體來看,會議市場比較分散,無論是否出現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的企業,在服務的專業化程度方面,大部分企業仍主要憑借組織旅游的經驗和資源來組織會議活動,市場主體的培育仍然有待進一步推進。
四、鼓勵旅行社參與會議、獎勵旅游的經營。
旅行社是會議旅游服務的專業運營商,具有集團采購優勢。但在目前我國的公務商務活動管理體制下,旅行社難以參與政府的公務考察和會議會展等項目的采購。最突出的就是旅行社的稅務發票不能在財政部門核銷。這種狀況,一方面增高了政府的運行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商務旅游的經營機構出現了混亂。為了促進會議旅游的發展,有必要扶持旅行社產業組織對會議旅游的專業化經營,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的41號文件,允許落實旅行社參與政府采購和服務外包的政策。
五、發展差異化會議旅游、實現城市結構均衡。
需要根據會議旅游在城市功能配備上的差異性,積極推動旅游城市的會議旅游設施配套,優化旅游城市的游客結構。發展差異化的會議旅游,實現合理的梯級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