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北亞六國共同參與并面向全球開放的國際性綜合博覽會,于9月6日閉幕的第十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取得了圓滿成功。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長袁再青在展會現場接受中國經濟網會展中國頻道專訪時表示,由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東北亞博覽會自2005年舉辦第一屆以來, 歷經十屆,已成長為東北亞區域經貿合作新平臺。
第十屆東北亞博覽會活動主題、層次和參展商品質明顯提升
袁再青表示,自己參加了近三屆的東北亞博覽會,從2012年升格為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后,辦展水平明顯提高,在各方面都顯現出專業化水平。本屆東北亞博覽會的高層論壇、對接會、洽談會等活動層次高、主題突出,活動策劃水平提高明顯。同期舉辦的東北亞合作高層論壇、東北亞服務貿易大會等活動組織非常好,區域促進更務實、更落地。如和美國、俄羅斯、英國等國的對接洽談會,還有中、日、韓三國論壇,東北亞地區因素突出顯現。這些合作對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新一輪發展更有務實落地的效果。還有世界500強及知名跨國公司走進吉林暨長吉產業創新發展示范區合作對接會等活動,這些活動做得更有創意和高度,從產業上來講,有效對接促進合作。還有些活動具有產業發展新的高度,如新科技、互聯網+的活動,以及戰略新興產業,一帶一路的活動,這些活動對相關的產業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提升產業升級意義重大。
袁再青還評價說,從展覽的效果看,本屆博覽會參展商品質有明顯提升,除了國內的省市團組參展,還有一些國內500強的企業也都帶著新技術、新產品來參展。這也利于東北亞五國的客戶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新興產業情況,和東北產業的改造升級加以溝通。還有就是整個博覽會的運營水平也在提升,志愿者的服務周到、在細節體現更多。展覽會的布展水平也在提高,包括搭建、設計、創意水平等,展臺更大氣,布局合理,在展示方式上有新的亮點。
東北亞博覽會在促進六國經貿和人文交流中發揮了特殊作用
在談到東北亞博覽會未來的發展時,袁再青指出,東北亞博覽會在國家幾個大的區域性博覽會中創立較早,十多年來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經驗積累的資源。因為東北亞六國的政治、外交、經濟環境較復雜,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意識形態,在外交上、歷史上有很多關聯。在這種情況下,把他們整合起來,辦一個區域性的活動,難度可想而知。這也是責任。也正是因為區域中的政治環境等方面難度大,更凸顯了東北亞博覽會的意義,雖然我們與東北亞其它五國之間還有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但我們的博覽會是突出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梢哉f在某種程度上是促進東北亞六國交流與合作的“壓倉石”。中國和日韓都是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但在其它方面有一些矛盾和問題,所以促進與日韓之間的經貿合作和加強人文交流,有利于大環境的改造。為此,東北亞博覽會的意義就會更加突出。
袁再青還指出,亞洲現在是世界經濟的亮點,在亞洲里東北亞六國所占的份量又最大(包括中國東北、朝鮮、韓國、日本、蒙古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面積約1700萬平方公里,人口占全球的25%,經濟總量約占世界的20%。)所以在這個區域的發展,通過經貿合作和人交流來化解很多矛盾,共同促進區域的發展,辦好這個博覽會更加重要。
袁再青建議,作為東北亞博覽會,十屆已吸引了2000多億美元的投資,但是貿易上還有待提高。辦這個博覽會一方面要促進吉林省,包括東三省的經濟發展。下一步,在博覽會策劃和招商等合作中,除了要考慮東三省的經濟需求,也要更多考慮東北亞其它五國的經濟發展思路和需求。我們包括一帶一路戰略都是可以和東北亞五國進行有效對接的,如果我們更多地考慮到他們的發展戰略,就會更能調動其它五國參與東北亞博覽會的積極性,促進博覽會進一步提升。這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袁再青認為,東北亞博覽會秘書處是一個好的隊伍,非常敬業、善于學習,最近幾年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這也是辦好博覽會必要的保證。感謝媒體關注東北亞博覽會和其所產生的價值和影響,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作為會展行業組織,愿為推動東北亞博覽會進一步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