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國會展業發展歷程,從起步于產業,到推動服務貿易和城市經濟升級,有了新的側重點。但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轉型的背景下,在國際化的使命下,更需要深入探討產業會展的理念和創新價值。上海會展行業協會會長、UFI榮譽主席陳先進做客《會展濤客》,與業界分享立足產業,助推中國會展國際化的意義。
會展國際化仍需立足于產業
陳先進表示,“產業會展十講”把原來行業中堅持的服務理念,再把它提出來,重新進行研究,就是一種正本清源。會展業實際上就是一個平臺,所以一定要有一個服務的對象。而產業各行各業都是我們服務的對象。一個展會只要堅持在為這個對象服務這方面不動搖,會展業將是充滿希望的。大部分都是專業展,都是僅僅為了所服務的產業而不動搖,所以這個產業做的越專,服務的對象越清晰,就越有可能在這個產業的發展中起到大的作用,產業也會越重視。
從國際方面來看,陳先進稱,現在有很多國際展覽公司在到中國尋找合作、談項目合作的時候,他們最看重,或者最首先關注的,就是這個展覽項目或者會議項目服務的產業是不是清晰的。另外,判斷展會是否下足了功夫,需要看其是否明確自己的參展商和觀眾的范疇和類別。當對行業認識清楚之后才能談怎么來進行銷售,怎么來進行推薦,使他們能夠對我們重視。這條路實際上就是必走的一條路,所以這點就是做展覽的人,特別是做一些專業展會的人,一定要非常清楚。
對于政府辦展,陳先進認為,政府辦展會投入更多的精力、財力、人力、物力來做好,來推動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這是好的一面。但政府辦展往往定位不清晰,導致展會不能持久運營。陳先進表示政府辦展總是會出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開幕是非常隆重,因為重要領導都會出席,而且觀眾媒體云集。然而十點鐘開幕以后,到十一點結束。下午有些公司就開始撤展了,稱沒有生意可做,沒有要找的客戶。這也就證明了沒有產業的支持,參展商很難從展會獲利,所以展會招展將越來越困難。
分兩個層面評估會展對產業的貢獻度
對于用什么樣的標準來更準確的評估會展對產業的貢獻,陳先進表示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宏觀層面。就是看每一次在產業的展會上,看看有沒有更新的產品,更新的技術能夠推出。特別是有一些對于這個產業的發展,帶有革命性的推動。另外,就是看它的討論人,討論的題目是不是這個產業中發展,大家都比較關注的問題。
二是從微觀層面上,包括參展商和專業觀眾。首先看看每一個參展的企業對這個展會的評價到底怎么樣。他們覺得還不錯,可以通過這個展會,大幅提高營業額,或者接觸了很多新的客戶,對將來發展有利。然后再看專業觀眾,可以從專業觀眾的調查上看展會對這個產業的貢獻有多大。
展會走出去是一種考驗更是一種機遇
陳先進認為,我們在國外辦真正成功的國際展,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經濟制度背景,不同的政治制度背景去做一個產業支撐的展會,而且做的很成功。一個展會涉及到的利益相關者,有八個,甚至有九個之多。過去在國內做展會沒想這么多,只會想到主辦方、參展商、觀眾,甚至城市政府滿不滿意,但是實際上涉及的利益相關者有八個到九個之多,有場館、有服務供應商,有代表的產業,有服務的對象,服務的產業。因此,陳先進強調,一個展會要在國外做,要走出去,必須把利益相關者所有的訴求都要考慮成熟。
上海展覽業定位已超越地域性
陳先進表示,上海如今辦展會,對本身的產業結構發展有沒有大的影響已經不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因為上海的轉型,比如服務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但第二產業如工業、電子技術、生物醫藥等方面的展會比重卻越來越多。所以,上海會展業定位的地域性已經不再明顯,至少應該針對的是長三角,甚至是整個中國或全世界范圍,使上海擺脫僅僅針對自身產業發展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