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董事長施偉雄日前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時表示,起步就與世界同步,潭洲國際會展中心不但創新了國際合作的模式,還將在佛山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過程中發揮重要平臺作用。
均衡發展為產業集群城市提供機遇,擴大開放帶來會展國際化合作的機遇
施偉雄介紹,從十八大以來,中國會展在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方面,給會展國際合作、會展區域發展新格局帶來了新機遇。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會展業的增長率達到8.3%,遠高于全國經濟6.9%的增長率。另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全國在專業展覽場館內舉辦的展覽會有5558個,展覽面積接近1億平方米。
在此背景下,我國的會展業積極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正如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長袁再青所言,十八大以前我國的會展業是在發展中轉型,而十八大以來這五年是在轉型中繼續發展。其中發展格局和發展動力的轉型,給會展業的國際合作和區域發展新格式帶來了新的機遇。
一是均衡發展帶來快速化發展的機遇。在一線城市繼續快速發展時,二、三線城市包括四線城市也在全面地發展,各個城市依托自身不同的產業和城市特色,興建展館,大力發展會展業;
二是擴大開放帶來國際化合作的機遇。現在國際上一些大的展覽公司在中國均設有分支機構,除了參與展會的舉辦,也參與到了展館的運營管理。比如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就是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第二站,首站布局上海,隨后落戶佛山順德。
三是新興產業帶來發展動力的機遇。產業是會展的靈魂,會展是產業的載體。十八大以來國家新興產業的發展,比如消費和服務業,以及智能制造,尤其是互聯網產業的發展,給各個地方打造專業展館、辦專業展會帶來了新的產業依托和持續發展的動力。
立足國內工業會展市場,定位于推進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對接平臺
施偉雄表示,《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的建設彌補了國內工業會展市場的空白。佛山制造業產值全國排名第五,佛山會展業的發展與制造業發展水平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對于佛山雄厚的制造業來說,更多的是從專業市場的交易數據來衡量產業發展水平,缺少一個公共、開放、展示的大型平臺。在佛山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過程中,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會展業必然需要共享更積極、更大的力量。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
2015年,佛山市順德區啟動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的項目建設,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將一座既具有國際化特色又緊跟現代潮流,同時結合佛山及珠三角制造業特點的大型專業會展中心建成投用,無疑是為制造業的產業轉型升級加裝了一個強大的助推器。
展館啟用至今一年有余,對佛山乃至珠三角制造業的帶動作用究竟如何?施偉雄認為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帶來展會數量和質量的雙飛躍。截至今年10月22日,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一年來已承辦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廣東)國際互聯網+博覽會”、中博會專業展、順德家電展、佛山汽車展等大型展會共11場。成交數據和入場人數都十分可喜。比如 “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簽約項目的計劃投資總額從去年第二屆的2307.7億元上升到今年第三屆的3368.5億元;2017年3月2-4日舉辦的順德家電展,也引來超8萬觀眾,達成12億元成交額。今年已簽約的展會和活動共19場,明年已簽約或確定檔期的展會截至目前已有19場,另有多場涉及到智能制造,以及生物醫藥和圖書出版等題材的展會正在洽談中。
二是助推提升佛山會展品牌的影響力。佛山會展業發展的主要不足之處在于:會展資源缺乏整合,市、區、企業之間存在承辦展會規模小、層次低、重復辦展等現象。在市、區的強力支持下,佛山以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為重點,建設便利設施完善、生態環保功能齊備、吸引輻射力強的會展業聚集區和功能區的進程日益加速。佛山會展在華南地區的影響力也隨之大幅提升。
三是在國際化合作方面,開創了國內展館運營商業模式的先河,創新了國際合作的模式。德國漢諾威公司全程參與了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的設計、建設和運營;2017年10月,跟漢諾威公司共同打造國內首個機器人學院——佛山機器人學院也正式對外開放,同時啟動首條展示工業4.0的創新示范線。在國際化合作方面實現了從引進一個項目到引進一個體系的跨越。從2016年年底至今年8月份,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已經成功加入了UFI(國際展覽聯盟)、ICCA(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AIPC(國際會議中心協會)等三個國際性的權威行業組織。
實現“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展示中心、中國裝備制造業展覽中心和中國智造2025對話德國工業4.0展示中心”三大定位
施偉雄介紹說,起步就與世界同步,是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堅持國際化理念的顯著特點。開放,是佛山經濟的本色。從明清時期的“四大古鎮”和“四大聚”,到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再到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佛山都是先行者和急先鋒。
從專業化角度而言,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就是依托本土雄厚的制造業基礎,打造珠三角先進裝備制造業和智能制造的國際交流平臺,建設以高端制造、研發、會展、物流、文化創新為特色的會展產業城,實現“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展示中心、中國裝備制造業展覽中心和中國智造2025對話德國工業4.0展示中心”三大定位,引領“中國智造”走向國際。
從國際化角度來說,首先是國際化的運營理念和硬件標準。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從展館的設計、建設到運營,德國漢諾威公司均全程密切參與,提供了大量專業的意見。某種程度上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的硬件設施和運營標準,均注入了德國會展業的硬件優勢元素及嚴謹的服務體系等國際基因。比如展廳的空間布局全部采用無柱式的單層展廳;展廳的地面承重是國內少數能做到地面荷載為10噸/平方米的展廳;展廳地下管溝集中設置電纜、光纖、給水管、供氣、制冷管道。
其次是國際化的運營團隊和人才隊伍。德國漢諾威派出專業高管協助廣東潭州國際會展中心有限公司的運營決策和管理,共同打造管理團隊。并借助漢諾威公司的資源,在全球范圍內招攬展館管理人才,組建了一支由國內專業人士和“海歸”組成的專業運營隊伍。
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更好地發揮會展對區域合作、產業升級的重要作用
施偉雄指岀,《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提出要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廣東省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打造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佛山提出緊跟國家和省的重大戰略,在區域協同創新中爭當“主角”。
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打造一環創新圈,佛山要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創新集聚區,重點在毗鄰廣州南站的禪、南、順接壤區域,集中整合禪城奇槎、南海三山、順德北部片區等約93平方公里的范圍。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是順德北部片區的龍頭項目,未來也將在佛山高端創新集聚區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
“此外,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將繼續依托珠三角發達的制造業基礎,打造專業的工業展館,跟珠三角其他展館實現錯位競爭。同時借助廣佛同城的優勢,接受廣州琶洲會展圈的溢出效應,實現優勢互補。”施偉雄強調。
在產業升級方面,作為佛山市規模最大的專業化、國際化場館,首先是著力整合佛山本土的傳統產業項目的展覽,如:家電、家具、家裝、陶瓷、金屬加工和智能制造等。一方面為其提供高端的產品展示和交流平臺,使其更具充足的發展空間。另一面,憑借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國際化、專業化的服務體系和流程標準,為其提供后勤服務和技術上的各種保障和支持。其次,在幫助傳統產業項目穩固“原產地”根基的同時,將依托國際平臺和資源,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更寬廣的對接平臺,讓廣大本地的中小企業在家門口就能對接國際標準,聯接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