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國際會展與節事學術沙龍會議”18-19日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舉行,來自內地、香港、澳門以及美國的近90位學界代表和我市近40位會展業界代表出席會議,并就會展目的地、會展研究新視角、會展教育、節事旅游與文化、節事影響、會展體驗、會展企業等多個領域進行了深入探討。
會議沙龍由中山大學旅游學院主辦、珠海市會展旅游業協會、廣州經貿會展服務中心共同承辦,邀請到在會展與節事研究與教育領域具有全國性影響力的專家作為學術顧問,為近年來國內議題最全、規模最大、預期影響最廣的會展與節事綜合會議之一。
目前,我國會展業已進入快速發展軌道,形成了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發展態勢。珠海作為毗鄰港澳、面向世界的經濟特區,具有發展會展業的先天優勢。近日,繼市政府成立會展局、出臺促進會展業發展若干意見,推出系列會展扶持政策,以及國際會展中心開業運營之后,以珠海航展公司為主體組建的珠海市會展集團完成注冊登記,標志著珠海會展業發展再次站上全新平臺,開啟全新篇章。
珠海會展業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求得發展,必須要努力探求自己的會展業特色。對此,上海大學教授張敏為珠海會展業支招:“作為新興會展城市,珠海要想后來居上,不比數量比質量,不比規模比品牌。”他寄望珠海努力實現四個率先突破:在綠水青山上突破,在特色會展上突破,在協同效益上突破,在會展體驗上突破。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劉大可認為,珠海會展業的發展應因地制宜,在“會”的方面,對珠海而言,打造一個“會議之都”具有良好條件;在“展”的方面,則需結合珠海本地的產業條件和區位優勢,“比如消費類、環保這樣的主題展,非常適合珠海”。
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羅秋菊表示,沙龍會議利用中山大學這一平臺,為相關領域學者提供一個深度交流的學術契機,將把會展與節事研究帶向更為規范、更為嚴謹、更為科學的積極方向,擴大和增強國內會展專業工作者的學術交流與國際視野,服務于青年教師與研究生的學術成長,為珠海乃至全國培養更多的專業會展人才。
會議期間,與會者還前往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參觀,感受到珠海會展業軟硬設施的雙重升級和后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