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展位供不應求的矛盾;
二是辦會模式、展區的布局如何與國際會展接軌;
三是提高服務質量,以更好地為中國對外貿易服務。
廣交會不是低端產品的大排檔。目前廣交會主要是促進中國產品的出口,都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能耗型產品,這些產品附加值低占據了低端市場,以低價招徠客商。但中國企業不會永遠停留在全球產業鏈的末端,因此,廣交會要以品牌為中心來全力打造,增加品牌展區的份額,另外品牌展區向生產企業和名牌產品以及出口有競爭力的企業傾斜。
廣交會應該轉變為一個以中小企業和新企業為主的展會平臺。因為中小企業沒有更好的途徑去接觸采購商獲得訂單,目前很多跨國采購集團都是通過本國進口商、代理商來進口中國產品,而直接從中國生產企業中采購所占比例很小。因此,他們參加廣交會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與中國生產企業溝通,廣交會應該扶持更多銷售渠道單一的中小企業。向國外會展業學習,真正實現所有攤位市場化,以招標的方式公平發放攤位,才可能最終杜絕攤位倒賣現象。積極運用現代電子商務技術手段,要逐步實現廣交會攤位分配的網上管理(從攤位設置到攤位分配的全過程),做到公開、公正、透明。
為每屆廣交會的重要活動確定一個符合時代的主題,展會期間多舉辦一些專家論壇等交流會,為客商提供完善的展前(如預先登記)、展中(如英文版《廣交會通訊》通報現場信息)和展后(如向重點客戶郵寄展會總結與分析)等專業化服務;運用互聯網進行海外客商網上預先登記以減輕現場登記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