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賀先生前不久到上??戳松虾\囌梗T票50元,在場內吃了頓麥當勞,花了二十幾元,除了這七十幾元,往返路費、一晚的住宿費、給家人買東西,還花了900多元?!斑€沒算這一趟多支出的電話費、異地取款等費用,總之在車展外的花銷比場內多多了?!辟R先生說道。
賀先生只是個普通車迷,消費水平中等,而會展經濟的帶動效應從他身上可見一斑。會展經濟作為服務經濟的一種,幾乎與其他服務業均有關聯,正是這種綜合性帶動效應,使包括上海在內的不少城市會展業正加速升溫。
帶動效應巨大——
會展帶來人流、物流、信息流
今年的上海車展,9天接待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100多個國家近50萬參觀者,15萬平方米展區匯聚21個國家1300多家汽車企業和868輛整車,僅門票收入一項就超過3000萬元。而根據專家估計,本次車展給上海服務業帶來的收入可能超過3億元。
會展業的帶動效應并非僅在消費層面,除了餐飲、酒店、交通、旅游等行業外,物流、金融、廣告、創意設計等非觀眾消費層面與會展業的關聯度也很高。
據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秘書長陳澤炎介紹,會展經濟首先為其他產業搭建市場平臺,其次還是其他服務經濟類型的載體,而且,會展帶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將經濟鏈條拉長,會展經濟的帶動效應就體現在這些層面。
近日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06—2007中國會展經濟發展報告》藍皮書顯示,2006年我國共舉辦各類展覽會4000多個,直接收入約140億元,并帶動交通、餐飲、通信等10多個相關產業收入約1260億元,平均拉動比約為1∶9,而整個會展業近幾年年均增幅超過20%。不僅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南京、杭州、成都、長春等地的會展經濟也都保持高增長。
在上海,目前國際展會數量已遠遠高于國內展會,而國際展會中1萬平方米以上的超過三成。慕尼黑工程機械展、歐洲醫藥原料展等世界知名大展已固定有了“上海版”,華交會、工博會等一批本土展覽品牌的國際影響力也在逐年增強。國際化、品牌化已成為上海會展業的發展趨勢,由此可見,會展業還具有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國際影響力等社會效應。
學會“量體裁衣”——
會展經濟并非適合所有城市
正是由于近幾年會展經濟對總體經濟增長的作用漸趨明顯,各地對會展經濟的熱情也與日俱增,會展中心比比皆是。
據會展經濟藍皮書主編過聚榮博士帶領的團隊對全國的調查,截至2006年,我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的專業展覽場館共有162家,數量上僅次于美國和英國,其中華東地區有65個。
盡管場館是會展經濟發展的基礎,但并非有了場館就會帶來會展業的繁榮。國際展覽聯盟(UFI)提出會展城市需具備5個條件,即基礎設施相對完備、人均收入達到世界中等以上水平、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50%、外貿依存度較高、行業協會力量較強?!熬唧w地說,產品產地、商品銷售地和人流聚集地或者旅游城市更容易成為會展城市?!标悵裳渍f?!懊總€城市應根據自身特點發展會展業,不可一味貪大?!?過聚榮解釋說。
上海是目前國內會展業較發達的城市,會展企業已超過7000家,8家展館均可用“火爆”形容,其中唯一展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的新國際博覽中心的展會已經排到了2009年。據上海市外經貿委統計,該市去年舉辦大中型國際展會254場,展覽面積419萬平方米,去年共有4.3萬國外廠商到上海參展,境外觀眾更是超過50萬人次。隨著2010年世博會即將在上海召開,上海展會場館面積有望從目前的25萬平方米達到50萬平方米,與漢諾威、法蘭克福、紐約等國際會展中心相當。
但業內專家們表示,京滬穗展會場館供不應求的現象對其他城市并沒有借鑒意義,從全國展館數量上看已經過剩,而且多為展覽面積3萬平方米以下的展館,并不適合承接大型國際展會,各城市應結合自身產業特點培育專業展覽品牌,寧波的服裝展、成都的酒類展等行業展的興起就是最好例證。
此外,政府辦展過多也是目前我國會展業的突出問題,其中不乏勞民傷財、賠本賺吆喝的現象,對此,專家表示,政府逐漸淡出辦展主體,完善政策法規監管,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第三方機構的服務功能,是會展業持續良性發展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