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全區在歡騰的同時,面臨的卻是一個尷尬現實——我區會展人才一窮二白。
4年間,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重視下,自治區人事廳組織一批又一批本土精英出去培訓,學成歸來后,他們成為了我區的會展精英,活躍在服務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舞臺上。去年“三會”期間,這支我區自主培養的會展人才隊伍經受了國內外政要、客商的集中檢閱,贏得了各方贊賞。
服務展會獲各方認可
去年10月,廣西藝術學院英語系講師趙克收到了一封來自菲律賓總統府寄出的感謝信,落款是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的親筆簽名。信中說:“在我與我方代表團赴南寧參加東盟-中國紀念峰會和相關活動期間,您給予了我們很大幫助。為此,我謹向您表達我衷心的感謝。您的幫助和辛勤工作使代表團在南寧的活動得到了良好的安排和順利開展,特別是保證了我參加紀念峰會等官方活動的圓滿成功。再次致以最誠摯的謝意。”據了解,作為“三會”一般工作人員,收到總統親筆簽名的感謝信只有兩個人。
去年4月15日至5月31日,趙克被自治區人事廳選中參加高級翻譯研修班赴美國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進行為期一個半月的高級翻譯培訓。作為服務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會展人才,培訓歸來后,他很快被抽調到自治區外辦籌備“三會”。
去年“三會”,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菲律賓派出了龐大的代表團參加這次國際性盛會。趙克作為菲律賓團的中方接待人員之一,寸步不離地服務代表團在會議期間的所有活動。機場接待、安頓住宿完畢后,10月29日深夜11時,菲律賓部分議員和重要代表的個人信息資料才送到趙克和他的團隊手上。次日上午,溫家寶總理要會見阿羅約總統,這些隨團要員的VIP證件必須當夜辦好,否則將影響會見。當時,菲方外交部、總領館官員十分焦急。趙克和他所在的團隊連夜整理翻譯相關資料信息,并協調辦證事宜。高素質的業務能力和專注的工作精神打動了菲方政要,這也是趙克能夠收到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的親筆簽名感謝信的原因所在。
張德山,多次作為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奇葆的貼身翻譯出訪越南。張德山純正的發音,竟被越南政府官員認為是同胞。他多次參加自治區人事廳組織的非通用語培訓班赴越南培訓。
說到培訓的收獲,張德山的感受非常強烈,作為一名翻譯必須到最純正的語言環境中不斷地充實自己,而自治區人事廳組織的非通用語培訓班,正好切中要害,受益匪淺。
“你們在哪里學的英文,這么厲害?”去年5月,現任博覽局外聯處翻譯組組長的李瑩作為隨團翻譯跟隨博覽會秘書處代表團到馬來西亞進行第三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推介時,馬來西亞對外貿易促進局的CEO諾哈非常驚奇地問。而這種問題,近年來,李瑩和她的同事聽得實在太多了。李瑩的快速成長得益于自治區人事廳的“高級英語翻譯培訓項目”的培養。2004年4月經過區人事廳嚴格選拔,當時還在高校任教的她被選派到廣東外國語學院進修高級中英口筆譯,當年9月又因進修成績優秀被選拔到歐盟總部會議翻譯培訓中心比利時孟斯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培訓,2006年4月再次被選拔到世界著名的翻譯學府美國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培訓,從而完成了從一個高校英語專業教師到高級英語翻譯的轉型。
管窺一斑,可見全貌。趙克、張德山、李瑩——我區自主培養的會展人才的典型,這樣的典型還有很多。去年“三會”期間,中國、東盟11國政府首腦、高級官員云集南寧。高規格的外賓接待是對我區會展人才隊伍的一次集中考驗。自治區人事廳自2004年初開始有計劃地培養鍛造的會展人才隊伍,在外交部的統籌指揮下,在外事活動中發揮著自己的作用,贏得了東盟政要和外賓的贊賞。
除了中國-東盟博覽會外,近幾年我區相繼舉辦的國際會議上,都活躍著我區自主培養的會展人才的身影,如在南寧召開的國際甘蔗大會、第五屆亞洲水牛大會、國際傳統藥物學大會、國際行政科學學會亞洲公共行政改革論壇等。特別是由自治區人事廳承辦的國際行政科學學會亞洲公共行政改革論壇上,我區自主培養的高級翻譯、高級禮賓人員全力承擔接待、翻譯會議材料、交替傳譯等任務,出色的工作保證了論壇的成功舉辦。論壇結束后,國際行政科學學會主席通過人事部表達了高度贊賞。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區會展精英們之所以能夠獲得各界贊譽,源于他們艱苦的學習。2005年,廣西英語同聲傳譯與交替傳譯培訓班赴美國國際著名翻譯學府——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學習,該院院長鮑川運深深為廣西學子的學習精神所感動,親自為廣西學子授課,并按照學子們的要求額外為他們補課。在廣西學員畢業典禮上,鮑川運院長不無感動地說:“這批學生是我見過的最勤奮的學生。”
“一窮二白”到“隊伍成型”
將時光回溯到2003年10月,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的消息傳來時,全區一片歡騰。然而,窘迫的現實擺在眼前:商品貿易和投資合作人才、經營開發人才、外語人才特別是同聲傳譯人員等諸如此類的會展人才,十分缺乏。2004年2月,在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人才交流會”新聞發布會上,自治區人事廳廳長李康坦率地說,目前廣西會展人才“異常吃緊”,形勢非常嚴峻!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支高素質的會展人才隊伍是如何在短短4年間打造完成的呢?這得從自治區人事廳的專項培訓說起。
2004年初,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及有關部門的通力配合支持下,自治區人事廳確定了“借助外力,高起點;突出實戰,保重點;立足當前,看長遠”的高級會展人才的培訓思路,并將這項工作列為重中之重。
2004年2月,正式啟動了選拔高級專業翻譯和同聲傳譯培養人選的工作。通過社會報名與單位推薦的方式,近300名優秀外語人才報名參選。通過筆試、面試、口試與考核等項目的嚴格選拔,最終,46位報名者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東盟博覽會高級專業翻譯培訓班的學員。經過連續三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成功檢驗,他們已經成為我區的“本土化、年輕化、專業化”的高級外語人才。
這只是我區自主培養會展人才的一個剪影。
連續4年來,自治區人事廳根據會展不同層面的人才需求,制定了會展現場指揮官培訓項目、高級禮賓人才培訓項目和高級翻譯人員培訓等十多個項目方案。這些培訓項目充分利用國外資源,精心策劃和組織了會展急需、緊缺人才的出國(境)培訓。組織了政務、商務公關代表(會展聯絡官)到有世界外事禮賓服務國際會議之都的瑞士及有關東盟國家培訓;組織中國-東盟博覽會現場指揮官到香港、德國培訓;組織高級英語翻譯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孟斯大學、美國國際著名翻譯學府——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進行國際會展業培訓和英語同聲傳譯與交替傳譯培訓;組織非通用語翻譯,分別赴越南、老撾、泰國、緬甸、印尼和柬埔寨6國進行為期2-3個月的實地培訓……
經過培訓的會展精英們,在連續三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擔任要職,以良好的素質、過硬的專業能力,展現出受訓人員的風采,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他們有的擔任國外政要領導的翻譯和禮賓接待,有的擔任推介會現場英語翻譯和非通用語種翻譯……
據統計,4年來,自治區人事廳送出了各類會展人才培訓班60多期,共計約960人,外圍講座10多場,培訓人員數千人。自治區人事廳廳長李康說:“最近幾年,我區自主培養起來的會展人才隊伍已經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