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消夏節受到市民歡迎給我們以啟示:千節萬展,謀求招商引資當然是一個方面,同時也不應忘了讓百姓參與、樂呵。走進民生,扎根民眾,這樣的節慶、會展有生命力!
這個夏天,長春市民分外開心。市里舉辦的首屆消夏節讓他們度過了一個個悠閑快樂的夏日。這是一個屬于他們的節日:狂歡夜、啤酒節、廣場音樂會、中小學生夏令營等等,全部22項活動,都來源于向市民公開征集的金點子,都是市民特想玩的?!拔覀兙褪窍霝槭忻褶k一個開開心心的節慶,讓他們樂呵樂呵?!遍L春市長崔杰介紹說,“有經貿收益更好,沒有也不強求”。
“就是為了讓市民樂呵樂呵”,長春消夏節帶市民消夏的這種民生取向,讓它在各地五花八門的千節萬展中獨樹一幟。
這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幾乎每個城市每年都會舉辦上幾個節慶、會展。千節萬展,多以文化搭臺作主題,目的在于經貿唱戲求效益。
用來搭臺的文化,概括起來,大致有兩大類。一類是某一傳統歷史文化,如龍舟節、伏羲文化旅游節等等;另一類是以某地特產或特色為核心的實物文化,如茶文化節、服裝節等等。這些文化,往往要么不是源于現實生活,要么只是反映了現實生活中極小的一部分,通常難以融入廣大百姓的日常生活,也難以贏得他們的廣泛參與。
再看經貿唱戲。這些節慶、會展,絕大多數純粹是站在賣方立場上,把當地資源轉換成某種旅游產品進行推介吆喝。這種“文化舞劍,意在經貿”的節慶、會展,就其本身往往是賠錢賺吆喝。其間不少節慶、會展雖然都會舉行類似集中簽約這樣的活動,但據知情人士介紹,這種簽約大多只是意向書,甚至還有把已經上馬的項目拿來再簽的。
這樣的節慶、會展,看似熱熱鬧鬧,實際效果,往往是經貿不賣座,百姓也不叫好,很多因此而辦不下去。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一個接一個地辦?為了展示,展示地方的資源,招商引資,以此帶動地方經濟。
那發展經濟又為了誰?答案當然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可見,千節萬展,經貿唱戲、發展經濟只是手段,讓百姓過得更好才是目的。而不少節慶、會展,根本不關群眾啥事,一味追求經貿效益,把手段當成了最終目的。
那我們把目的和手段扭轉過來,多辦一些讓群眾參與的節慶如何?
用來搭臺的文化,根本不用愁。走進民生,滿眼文化。百姓的現實生活就是最有生命、最有活力的文化來源。
能否唱好戲?大可放心。大家伙都高興起來了,都參與進來了,財源不就滾滾而來了嗎?百姓都樂呵,群眾都說好,名聲就出去了,品牌就叫響了,經貿不也能唱出最強音嗎?長春消夏節還沒結束,所帶動的各種消費,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大大超出主辦方的預期。
有的節慶、會展,地方花錢不少,百姓冷眼旁觀,越辦越費力。有的則受到百姓真心歡迎,經濟效益也跟上來。這或許應該給一些地方以啟示:千節萬展,謀求招商引資當然是一個方面,同時也不應忘了讓百姓參與、樂呵。走進民生,扎根民眾,這樣的節慶、會展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