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小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上繳稅收約為國家稅收總額的50%;‘十五’期間,上規模的中小工業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8%;中小企業提供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經認定的省區市級以上近70%的企業技術中心是由中小企業建立的,我國65%的發明專利、80%以上的新產品也都是由它們開發的”。近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首屆全國中小企業創新與發展成果展覽會(以下簡稱創新成果展)上,中小企業用一組組厚實有力的數字向人們證實:改革開放近30年來,其迅速成長,已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和全國的經濟形勢一樣,我國中小企業正進入20年的發展機遇期。”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副司長王黎明在早些時候召開的創新成果展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大量中小企業開始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
創新:激發活力
在本次展會上,單個“塊頭”都不大的1100多家中小企業充分展示了創新所帶來的活力。據記者了解,“中國創造”使一批優秀中小企業享譽海內外,成為領軍兵團。如新疆眾和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子鋁箔、電極箔,已廣泛應用到我國航天、航空、國防及電子領域,該企業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鋁箔研發和生產企業,去年還榮登全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榜。廣東響石數碼是潮州的一家民營科技企業,2006年就因為自行開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DSP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一炮走紅。貴陽晶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的電子玻璃系列產品產業化生產,改變了我國彩色顯像管生產一直依賴進口玻璃粉的現狀,并且讓公司嘗到了自主創新的甜頭。像以上公司這樣通過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中小企業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綜合處處長王建翔說道:“中小企業的創新意識是最強的。”創新是中小企業實現騰飛的“反應堆”、活力之源。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看,中小企業是最活躍的,也是最有驅動力的群體,已成為技術創新的生力軍。王黎明在本次展會上指出,中小企業面臨的發展機遇是技術創新。
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具有數量多、效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等特點,目前中小企業發明的專利和研發的新產品分別占65%和80%以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歐新黔表示,促進中小企業又好又快發展,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制定增強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政策措施,如果沒有中小企業整體創新能力的提高,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就難以實現。
融資:開掘潛力
“手里持有12項國家專利產品,但由于資金短缺,再加上市場推力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夠等多種原因,企業仍然沒能做大做強。”新疆華易石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經理時敬龍談起這些顯得萬般無奈。記者調查發現,中小企業存在不同程度的貸款難、融資難問題,眾多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只能對資本饑渴束手無策。
在廣東省信用擔保協會展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地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與當地良好的金融環境密不可分。目前,廣東省現已有136家為中小企業擔保的公司,資本過億元的擔保機構占46.3%;累計為中小企業擔保融資1132億元;受保中小企業增加就業機會141萬人;擔保成功率達99.5%。他認為,在完善的金融擔保體系支撐下,廣東中小企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天津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局創新發展處張力介紹,今年上半年就有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普林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掛牌上市,對于還處在發展初期的企業,天津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局則幫助它們建立信用體系,使其貸款時更加方便。
其實,政府一直在試圖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去年開始,央行就在17個省市試點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對大多數銀行而言,開展中小企業業務已從“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有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底,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小企業貸款余額達5.35萬億元,同比增加5396億元,增幅為15.8%。
幾乎與中小企業創新成果展同時,中國銀監會頒布了《銀行開展小企業授信工作指導意見》,特別體現了對小企業授信的差別化監管政策。有關人士認為,該《指導意見》雖然不具有強制約束力,但卻體現了監管部門的政策導向。廣大中小企業紛紛表示,在該《指導意見》引導下,企業將有更快、更大的發展機會。
政府:引導發展
“雖然在資金提供、服務體系建立、融資渠道疏通上得到了政府一定的扶持,但是其支持的力度和服務的強度還遠遠不夠,這是造成我們中小企業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一位從河北趕來參觀的中小企業老總向記者講道。
目前,站在新發展起點上的中小企業,已經開始從單純的數量擴張、粗放型增長進入到一個依靠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的可持續發展階段,是技術與體制創新的主體,也是緩解就業壓力、保持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王黎明透露,為了鼓勵中小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政府將出臺一些政策措施,包括稅收、財政、金融政策,中小企業創新、就業、培訓、內部管理政策,以及擴大其在市場準入方面的有關政策等,以便幫助它們能夠平等、公開、有序地進入各行業。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黨的十六大明確指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2002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2005年2月,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推動中小企業提高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的要求。據中小企業創新成果展組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次展會就是集中宣傳和展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通過艱苦創業、技術進步、創新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取得的豐碩成果。
許多企業“掌門人”表示,政府發揮引導作用,是中小企業迅速發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