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國際方面強調,作為科隆國際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國的24家組團單位將與科隆國際共同從誠信、可靠、公平等方面,進一步提升和促進歐洲經濟領域對中國市場參與者的信賴程度。為此,科隆國際與各組團單位就6個層面達成協議和相應的解決措施。該協議第6條明確規定:本協議有中德文兩個版本,兩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需解釋,以德文文本為準。本協議遵循德國法律,法庭訴訟地點在德國科隆。
阻止侵權的重要一步
按照科隆國際展覽有限公司代理首席執行官赫伯特·邁納的說法:此次與中國24家組團單位簽署知識產權備忘錄,是向有效阻止展會期間的侵權行為邁出的重要一步。科隆國際將根據協議的各項條款,盡快解決和完善與現行法律相矛盾的地方,幫助受侵權影響的企業獲得其應有的權利。
該協議規定,簽署該備忘錄的中國組團參展機構有義務遵守德國的相關規定,并執行達成的相關措施,促進在展會期間保護知識產權以及避免發生侵權行為。該備忘錄的內容涉及:在展覽會現場,科隆將設立醒目的專門咨詢中心、提供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信息以及專家律師。德國政府的相關部門也將在展會現場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咨詢服務。
德國政府提供的書面資料明確告知參展企業,在展會期間,一旦發生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將面臨展品被清理出場、關閉展位,甚至拒絕以后參展等嚴重后果。
邁納表示,中國是科隆國際展會最大的參展國,所以科隆國際做了很多工作,制訂明確的規定,鏟除針對亞洲參展商在侵犯知識產權方面的偏見和與此相關的不利因素。通過簽署知識產權備忘錄,表明了科隆國際與中國合作伙伴的鮮明態度:愿意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反對對展品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
同時,邁納也指出,中國政府已經制定了具有相當深度和廣度的知識產權保護法規,其中,于2006年年初,由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版權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制訂的關于《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的規定特別重要。
更利于保護企業權益
根據科隆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每年赴德國科隆參展的中國企業(包括香港和澳門特區)超過3500家,觀眾6000名。特別是,科隆國際五金博覽會/應用天地、科隆國際家用電器博覽會、科隆國際家具展覽會、科隆國際體育用品/露營設備及園林生活博覽會以及科隆國際食品博覽會等5個展覽項目,中國展團規模最為龐大。
據記者了解,此次科隆高調與中國組團機構簽署知識產權備忘錄,是目前境外展覽主辦機構中的第一家。針對這一事件,中國貿促會展覽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沙克仲表示,科隆與中國組團機構簽署知識產權備忘錄,表明科隆已經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具體化了,同時也表明科隆與中國合作伙伴都具有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他強調,中國企業到境外參展,遇到的問題很多,有時候很難界定哪一方是侵權行為,或者哪一方被侵權了。如果中國企業真有侵權行為,該如何應對,這些都需要專業律師提供專業的服務。但展會上,中國企業并沒有侵權行為,卻被誤告了,或者被清理出場,這時就更需要專業的法律人士幫助中國企業維護自身權益。
對此,邁納也強調說,侵犯產品知識產權事件,發生在不同的國家。當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年迅速發展,并成為重要的出口國時,有相當數量的中國品牌生產廠家遭受到被侵權事件,他們的產品被非法仿造,并在展會上進行展出。由此看來,展會期間的知識產權保護非常必要。
沙克仲介紹說,近年來,科隆國際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做了很多具體的工作,簽署了知識產權備忘錄之后,很可能會向參展企業明確更多具體的細節規范。對此說法,科隆中國公司方面的有關人士表示,下一環節的重點到時候會向媒體公布。
據記者了解,科隆國際每年舉辦的展覽項目超過70個,其中40個在科隆本地,25個在境外,而在中國舉辦的展會項目有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