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是一個舞臺。一個成交的舞臺,一個對外開放的舞臺,一個擴大貿易出口進口的舞臺,更是交易的舞臺。成交是衡量進口博覽會成效的重要標尺,進口博覽會成交統計將以真實性為基本原則,杜絕虛假成交,不唯數、只唯實。
11月7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通過官網發布了一系列進博會大數據:
采購商最感興趣的三個展區是智能及高端裝備、消費電子及家電、服務貿易;最感興趣的前十類展品是: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移動設備、工業自動化與機器人、生活科技、智能家電、材料加工及成型裝備、節能環保裝備、健康運動產品、飲料及酒類。
此外,開幕以來,10個項目在上海外商投資產業推介會上進行集中簽約,項目總投資額約37.8億元;近百家電子商務示范企業與30余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個國際品牌洽談采購。
采購商最感興趣的展區和展品是啥?
本次展會中世界500強及龍頭企業超過200家,70多家為世界500強企業,覆蓋所有展區、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智能裝備展區的美國通用電氣、日用消費品展區的法國歐萊雅、消費電子展區的韓國三星、汽車展區的日本豐田、食品展區的巴西JBS、醫療展區的瑞士羅氏、服務貿易展區的英國匯豐銀行等。
參展企業數量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日本、韓國和美國。第一名日本,企業數量在食品、日消、智能裝備展區最多,展覽面積在智能裝備、汽車展區最大。第二名韓國,企業數量在日消、食品展區最多,展覽面積在日消、食品、消費電子展區最大。第三名美國,企業數量在智能裝備、醫療展區最多,展覽面積在智能裝備、消費電子展區最大。另外,德國參展企業數與美國不相上下。德國企業數量在智能裝備展區最多,展覽面積在智能裝備、汽車展區最大。
本次展會中也有不少企業是第一次涉足中國市場。既有來自發達國家的企業,如法國科西嘉工商會組織的大約有30家定位在文化水平較高的小眾層次的企業來參展,如SARL MOULIN OLTREMONTI、SAS L'ATELIER DE LANOISETTE等均為當地的知名企業,有啤酒、紅葡萄酒等產品;也有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企業,如埃及的Delara
for conserves and food 和Hamwi Co.Ltd 等,以及不發達國家的企業,如布隆迪的ARFIC 公司和馬拉維的Malawi Investment and Trade
Centre等,參展商品不僅包括當地傳統優勢產業,也有近年來各國、各地區取得新突破的特色產品和優質服務,涵蓋工業機器人、數字化工廠、“無人汽車”、服裝服飾、日用消費品、食品農產品等多個領域。
展會新品首發不斷,其中屬亞洲首發的有醫科達全球首臺高場強磁共振放療系統、金牛座龍門銑(TAURUS 30)等。中國首發有奧迪首款量產純電動SUV奧迪e-tron、現代汽車N系列多款車型、豐田e-Palette Concept、本田CLARITY、AeroMobil 第四代“會飛的汽車”、通用汽車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研發的自動助力手套、樂斯福集團帶來的腸道菌群以及女性健康產品、昕諾飛的可見光無線通信技術LiFi、埃馬克集團首發的HLC 150 H 型機床、意大利萊奧納多直升機AW189機型、斯達拉格集團機床NB251、SONY的VAIO S11筆記本電腦日本限定紅色特別款、LAURASTAR的手機連接智能熨燙系統等。
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的展品,尤其是裝備制造展品,均為各細分領域的龍頭型企業生產,代表了最前沿的發展趨勢和最尖端的技術水平,且屬于首發的展品超過10臺/套。醫療展區匯集了諾華、羅氏、強生、賽諾菲、阿斯利康、拜耳、默克、武田制藥等知名藥企,各大藥企在進口博覽會上紛紛展示其最新產品、研發成果及治療方案,希望借助這一重要平臺使其優質產品盡早進入中國市場。隨著國家進口抗癌藥零關稅政策出臺,部分進口抗癌藥進入醫保,進口藥特別是進口抗癌藥等急需用藥的價格有望陸續降低。
此外,昨天下午的上海外商投資產業推介會上,10個項目在會上進行集中簽約,項目總投資額約37.8億元?!吧虾U大開放100條”正釋放出強大的能量。
這10個項目聚焦未來上海產業發展重點,涉及醫療大健康、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汽車、研發中心、地區總部等領域。分別為:百岳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二期(大江生醫)項目、寶瓜科技智能產品研發中心項目、MedTecX 國際醫療技術加速平臺項目、上海愛達品智健康全科輔助診療項目、上海百特醫療CRRT生產線擴建項目、芬蘭Sammet公司金山新廠項目、海創時汽車科技智能駕駛決策系統項目、大冢(上海)藥物研究所新研發中心項目、出光潤滑油(中國)有限公司上海研發中心項目、固瑞克流體設備亞太區總部項目。
目前,上海已經集聚了5萬多家外資企業,其中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53家、外資研發中心438家,制造企業的地區總部又占到其中80%。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19日,兩個“大手筆”外資項目同時在滬宣布開工,分別是位于嘉定區安亭鎮的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項目和位于浦東新區國際醫學園區的西門子醫療實驗室診斷工廠項目,總投資分別為170億元和30億元。
“中國有一個非常巨大的電子商務市場,任何國際化的商人都不愿錯過這里的機會?!?span>
帶著中國助理前來參加進口博覽會的瑞典一家貿易企業運營代表保羅·約翰遜說,“雙十一”改變了歐美一些國家和城市歡度圣誕節的采購計劃,個人的年終消費提前下單。電商企業是活躍在首屆進博會采購軍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開幕以來,近百家電子商務示范企業與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國際品牌,通過洽談采購,實現合作共贏。商品涉及新型3C、健康家電、服裝服飾、家居生活、美容彩妝、醫藥保健、糧油食品、生鮮等8大類產品。
1994年,中國首次接入國際互聯網,在企業的不懈努力和政府的推動下,中國電子商務駛入發展的快車道,創造多個世界之最。網絡零售市場全球最大,2013年以來,中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保持全球首位。網購用戶全球最多,截至2018年6月,中國網民數達到8.02億人,網購用戶規模達到5.69億人。電商服務全球領先。移動支付改變中國消費者支付習慣,非現金購物已成常態。2017年,非銀行支付機構發生網絡支付金額達143.26萬億元。從首批互聯網先驅對國際電商模式的學習借鑒,到如今企業模式創新的逐步領跑,中國電子商務進入提質增效的成熟期。在全球10大電子商務企業中,中國已占4席。
2017年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驗放商品總額達到902.4億元,其中進口為565.9億元,同比增長120%。今年1-8月,中國海關驗放的跨境電子商務進口商品總額為489.7億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商務大數據顯示,以多元化、品質化為優勢的進口商品類消費持續擴大。1-9月份,化妝品、糧油食品和服裝進口消費品網絡零售額排名前三,分別占跨境進口網絡零售額的33.6%、22.2%和13.8%。今年9月份進口商品種類共計3237種,與2017年底商品種類相比翻了近一倍。
進博會上,阿里、京東、蘇寧等中國電商平臺相繼公布數額達上千億元人民幣的采購計劃。其中,蘇寧海外采購的訂單預計將達到1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200億元),5000個海外品牌預計將被引入中國市場。蘇寧易購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表示,蘇寧前期擬定了100多億歐元的全球采購計劃,但從目前的洽談和簽約情況來看,預計將遠遠超出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