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會展業搞得轟轟烈烈,使之形成了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由其拉動和催生的其他產業也隨之應運而生,在不斷完善和發展中成為依附于會展業的“會展經濟“。關于會展的經濟效益,之前也聊過一些話題(戳我,獲取更多),業內許多人也認為,會展對經濟的拉動效益一直浮動于1:5~1.:9之間,但這,并不是恒定的。
會展對經濟的拉動力大小,會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如在某些城市會展業的發展和崛起雖然得力于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積極引導、政策支持、資金扶助,然而,這些地方的政府部門只是把會展業作為一項政治活動,而不是作為一種經濟現象來看待,沒有對這一新興產業進行培育,在服務功能上配套設施難以到位,如此的會展業在競爭中只能走向末路,這種情況下,莫說是1:5,恐怕1:1都會有人懷疑。
會展業能拉動旅游、餐飲、交通運輸、商業、物流等多個行業的發展,這種拉動作用之外,會展業還能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伴隨著城市知名度的提升而帶來的城市經濟效益增長,是其他行業如物流、餐飲、商業的增長影響所無法比擬的。
探索展會深層次的經濟驅動力,挖掘與拓展展會的經濟拉動力,若僅是以會展為主,忽視了展會的服務功能,則近乎癡人說夢。在我國現階段,目前會展業是正在形成和逐漸走向成熟的一個產業,因此它在誕生和成長中需要政府給予政策扶持,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應明確自己在會展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當一些地方的會展業尚處于市場雛形階段及資本積累階段時,政府部門應制定相關的產業發展政策,積極完善服務功能,創造良好配套的會展環境,提升城市知名度,這樣,才能有力推動會展業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如經濟發達地區的深圳、上海、廣州等城市,近年來迅猛發展起來的會展產業,由于具備了產業發展基礎,瞄準了產業發展前景,對展會給予了精心培育,近兩年間各類大型展會接連不斷,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分析深圳、廣州、上海等城市的會展經濟成功所在,關鍵便是將其定位于服務性產業,努力挖掘展會背后的商機功能,在相關產業的發展上堅持走市場化之路,由此促進了與會展業相配套的服務功能的提高。
可見,會展業在發展中只有注重服務功能的配套和提高,才會有較大的發展,使國際化、專業化水平及競爭力得到提高。說到底會展是綜合服務型行業,只不過會展業的顧客是參展商、買家、參觀人員,而這些顧客前往展會參展、參觀,更離不開展會所提供的各項服務,這些服務,最能促使會展業規模的形成和品牌的提升,通過顧客的傳播及多種途徑的宣傳,將會給會展經濟創造并帶來持久的魅力。
會展業的服務功能貫穿于整個展覽會的展前、展中、展后等各個不同的階段,它既包括信息、餐飲、倉儲、交通運輸及停車場所等相關行業的配套服務,也包括展會期間應當提供的清潔、保安、展品運輸、展位搭建及顧客所需要的廣告位租賃、廣告設計和制作等必不可少的行業服務。
此外,會展業的服務功能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還應注重提升個性化、人性化等順應顧客個性化需求的服務,使之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經營意識。展會提供服務功能雖然在設施上增加了投資,而優良的服務環境可以優質優價,即使顧客用于參展的費用較高,相信參展商和采購商不會有任何怨言,因為他們在展會上享受到了優質服務,良好的服務環境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