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服務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有兩個方向
發布時間:2019-01-14 更新時間:2019-01-14 作者:北京逸格天驕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益 點擊次數:76906
仿佛2018年1月所說 “展覽工程企業,無砥礪不前行”的余音未落,一腳就跨進了2019。
歲末盤點: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提出、部署、設計和推動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以其作為年度“壓軸”的中國四大主場外交活動均圓滿收官,展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理念,宣示中國開啟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增添正能量。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節點,一場“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以關鍵抉擇、壯美篇章、歷史巨變、大國氣象、面向未來等主題展區,和多種展覽理念、形式、技術的綜合運用,展示40年來的偉大變遷。
國內展覽業穩定增長態勢、展覽業發展正在加快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逐漸形成的區域共同發展展覽業格局、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增強、展會品牌價值提升,專業化和國際化凸顯,等等。年終盤點,紛至沓來的“十大新聞”、年度報告、統計數據、論壇、研討……林林總總都在印證、論述“2018年是中國會展經濟和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欣慰之余,焦慮猶存。盡管國際行業組織“青睞”有加,國際資本布局手筆愈大,但無處不在的競爭咄咄逼人,跨界而來的“分一杯羹”者步沓可聞,機遇似乎還在路上,而挑戰已經迫在眼睫。
業內資深人士提醒:“在慶祝盛世時代,會展業界仍要居安思危,客觀冷靜看待未來的發展。”展覽業尚且。對于展覽服務企業,何止“居安思?!?,更應該是居危思進(這里所說的展覽服務企業,是會展產業鏈中專事設計、建造及服務相關的企業,也通常被稱為“搭建”企業。)。
據商務部服貿司、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展覽業統計調查制度》對重點聯系企業(單位)的全行業統計監測分析,2017年展覽服務商154家樣本企業類型中,民營企業占56%(相信如果擴大聯系企業的范圍、和收取更多統計樣本,民企的比例還會增大),面對國家L型經濟新常態的“大邏輯”之下去產能、去杠桿、嚴格環保的整體經濟環境,展覽服務企業在2018年或許尚能擠壓自己的利潤空間以“貼補”成本的大幅上漲,但中低端展覽市場拼爭設計和制作價格導致的空間逼仄,高端市場一方面參展商投入放緩、甚至削減,另一方面由于多媒體等新技術手段越來越多的需求擠壓了傳統展覽的可控預算構成,以及參展商和主辦方對于會展活動的策劃、效果、服務質量等諸方面更高的綜合專業要求,展覽服務企業普遍面臨項目周期越來越長、項目投入越來越大、資金周轉越來越慢的境況。疊加稅務、社保政策的影響、一些著名傳統展會的“勢衰“等因素,展覽服務企業在“集體焦慮”中,出現資金周轉困難甚至資金鏈斷裂、進一步陷入低價競爭甚至惡性競爭、加劇對高端、高級人才的爭奪、企業“洗牌“等等情況,應不屬意外。
《中國展覽業發展統計分析報告(2017)》顯示, “……材料、人工等生產成本以及相關上游企業費用不斷上漲,市場客戶和政府招標項目預算的嚴格控制,展覽服務市場利潤空間越來越薄?!?/span>
從行業上游的動態來看,近來頻發的國際會展業巨頭之間收購、合并、控股等資本行為,和各種分析報告、信息渠道所顯示的亞洲、特別是中國的巨大市場前景和空間正在吸引國際會展的加速整合和布局,“黃雀在后“,其指向必定是全產業鏈,只是時間而已。去年,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成功舉辦,既是中國會展創新發展的大好機遇大好平臺,也是與勢必隨之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會展高手“真刀真槍“的競技場。
展覽服務企業唯有加快轉型升級。轉型升級有兩個方向:一是集約化。對于在億元以下年營業收入規模占絕大多數的展覽服務企業現狀而言,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都太高。二是向服務化轉型。展覽服務企業的原型介于制造和服務兩端,從盈利模式上看,更偏重制造一些。向服務化的轉型,是要從投入到產出兩個方面都不斷增加服務要在經營活動中的比重,實現向參展商和主辦方提供會展活動整體解決方案;或者說,重構企業(甚至行業)的價值鏈和商業模式。
在展覽服務的產業鏈中,行業、專業的不斷細分已經是不爭事實,對于不同背景、特點、規模、擅長的企業來說,部分環節通過外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部分環節仍可自己控制并向上下游去延伸,提高利潤率;但無論如何取舍選擇,提升展覽服務的附加值、甚至創造新的附加值,是轉型升級的突破點,也注定是新的利潤增長點。不可不察。
借用羅振宇2018“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的“小趨勢”概念:小趨勢是什么?是影響趨勢的趨勢,帶來改變的改變。只需要我們隨時感知它,然后激發那些你早已準備好的力量。
或許,查理·芒格說話更精準:“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可以有所作為的?!?/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