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的上午,以“基于移動端的網課”為題在公司組織分享。有十多人參加,涉及四個展覽或會議項目,算是一場“頭腦風暴“活動。
為什么要討論網課?乃因本人操盤“中國會展集訓營”做培訓,自己和一眾老師經常授課,不斷有人詢問:有沒有網上課程?在線上教育日益紅火的當下,通過網絡傳播會展培訓課程應為題中之義。
為此,近兩年來本人經常思考如何打造網課。于是,收聽喜馬拉雅、得到里面的課程或知識類節目就成為常態。施展先生的《中國史綱》50講以及羅振宇先生的《邏輯思維》、胡錫進先生的《胡言不亂語》、李翔先生的《知識內參》,便成了坐車、散步、睡前的陪伴,每天接觸。施展先生的《中國史綱》50講令我印象深刻,收益頗多。
去年下半年以來,經多次請教上海晟薈管理咨詢公司創始人王亦磊先生,對于國際展覽業營銷趨勢有了新的認知,同時受教網課上線知識。
在這次分享活動中,我做開場發言,講了四點看法,要點如下:
一、互聯網時代展會的市場營銷已發生蛻變
市場營銷的本質在于創造價值、傳播價值和利用價值。互聯網極大地改變了社會傳播方式。由于傳播方式的改變,市場營銷價值的創造和利用也隨之發生了深刻變化。
會展項目的市場營銷必須采用互聯網思維。其中有兩個側重點:一是客戶群體正在年輕化,80后至00后逐漸成為主導;二是移動互聯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流載體。
二、主辦方從宣傳項目轉向宣傳行業
為行業服務,是創辦展會的目的。在互聯網時代,為增加客戶黏度,越來越多的主辦方把市場營銷的重點從宣傳展會項目轉向宣傳展會所服務的行業。
王亦磊先生介紹,他曾供職的德國慕尼黑展覽公司所辦的國際體育用品展覽會(全球最大的體育展覽),自2015年實施數字化轉型,項目網站從服務展會轉向服務體育行業為其標志。網站每月生產的體育行業內容,包括行業趨勢、市場需求、產品革新、行家訪談等方面的原創文章達100篇。網站月平均瀏覽量增至40萬人以上,大大超過參觀展覽的人數。公司再根據網站后臺的數據畫像跟蹤,通過分析受眾需求改善展會經營,包括創新一系列配套活動。
三、主辦方要將自己視為媒體
展會屬于平臺型服務產品,與媒體性質相近。將自己視為媒體,可以更加透徹地理解市場營銷的意義。展會經營思路將因此而洞開,契合互聯網時代,加速信息化步伐。
國際知名的展覽公司尤其是英國公司,其經營范圍基本是媒體+展覽。如勵展所屬勵博集團,媒體與展覽的營收呈二八開比例。由此可見,國際展會主辦方一直將自己視為媒體。中國主辦方在這方面需要更新觀念,以利優化經營。
四、網課將成為主辦方營銷特色
之所以研討網課,乃因其或將成為主辦方營銷的新品和利器。在我看來,這一趨勢日見明顯,且技術工具十分成熟,關鍵是課程定位、內容生產以及課程制作與專業維護等事項的明晰和落實。
“中國會展集訓營”作為會展專業的培訓會議項目,我們計劃利用微信公眾號在年內推出網課。本人將率先嘗試網課培訓,同時將探索“知識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