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會展教育在摸索中逐漸成長
湖北大學旅游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中國會展研究會副會長 馬勇
武漢工業學院旅游管理系教師 黃猛
會展經濟在西方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造就了諸如德國漢諾威、美國芝加哥、英國倫敦、意大利米蘭、法國巴黎、瑞士日內瓦以及中國香港等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展覽名城”,會展經濟強大的“產業拉動效應”、“規模效應”為其帶來了巨額利潤和經濟的空前繁榮。我國會展業雖然起步晚,但發展速度快,中國貿促會副會長高燕在所發布的2005年《中國會展經濟發展報告》中指出:“中國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是中國展覽業全面發展的根本動力,中國展覽業繼續增長勢頭強勁,總體規模有望在近年內保持20%左右的年增長水平”,中國會展業正以驚人的發展態勢躍居亞洲地區最強勁的會展大國。近幾年急劇擴張的會展市場,尤其是在2008奧運會、2010世博會的刺激下,引發了會展人才潛在需求的“危機”,處于起步階段的會展教育表現出人才培養的極大滯后,并且面臨選擇何種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什么的教育體系等重重困惑。
從“2010年上海緊缺10萬會展人才”說開
據有關部門統計,到2010年,上海將需要約10萬名會展人才,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高層次人才,現有人才大體只能滿足三分之一的需求,這一消息的發布在會展教育界立刻引起了轟動。據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副會長王明明介紹:具有系統思維和系統籌劃能力的大師級的策劃者、經營過上億美元的金融策劃師、公關專家以及很好的項目經理,是目前上海會展業最稀缺的人力資源。由于目前會展經濟的繁榮與專業人才教育和培訓相對滯后之間的矛盾,會展專才的市場價值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最新薪酬行情顯示,在上海等會展業發達的城市,會展專業人才的月薪可以達到5000元甚至更多。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經過高校教育培養出來的會展經濟與管理學生在求職時屢屢碰壁。學生動手能力差、對行業不夠熟悉、理論與實踐脫節等問題普遍存在,的確由于我國會展教育基礎薄弱,目前會展教育在教學模式、師資配置、課程設置、教材質量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那么,現代會展教育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呢?難道會展教育真得停留在職業技術教育層面就夠了嗎?一個成功的會展職業經理人又是如何造就的?
會展專業人才需求-供給矛盾之所在
從會展人員的業務屬性來看,按照其與會展活動的密切程度,可以劃分為3個層次,即會展核心人才:包括會展策劃和高級運營管理等,會展業輔助性人才:包括設計、搭建、運輸、器材生產銷售等,會展業支持型人才:包括高級翻譯、旅游接待、廣告制作等,可以看出,不管其緊密程度如何,都有一定的專業性,都是必不可少的人才,只不過關聯度越高,相關的人才獲取就越難;相反,眾多的支持性人才則很容易從其它領域轉換而來,關鍵是通過培訓使其專業化。因此,現代會展教育在培養具有一定技能的“專才”與具有一定理論的“通才”間二者不可偏廢。
從另一方面來看,按照會展從業人員能力素質由高及低的順序,目前我國會展人才層次結構比例約為1:2:7,高層次人才的缺乏導致人才結構的不合理,才是人才的市場供給-需求不平衡的內在動因。以上海為例,通常一個大型國際會展至少需要80-90名專業人才,按照上海平均每周舉辦5.5個展會,估計5年后會展公司需要高級會展人才約2500名,而上海目前獲得“高級會展師”的只有50人。通過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和培訓,培養一批既有創新、策劃能力又有現代經營理念的會展中高級管理人才,培養一大批初、中級會展運營管理及操作人員滿足目前會展行業對人才的迫切需要,以優化會展人才結構,爭取達到2:3:5是今后會展教育努力的目標。
雖然高學歷不能代表高能力、高素質,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大部分高學歷的從業人員學習、適應能力更強,知識結構更加合理,只有不斷提高會展從業人員的學歷教育,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會展業的整體素質和服務質量。我國較發達城市的會展從業人員,目前大學以上學歷的比例最高不超過25%,而在會展業發達的國家,展覽從業人員的大學本科比例達到了71.8%,大專學歷為23.5%,會展項目經理的資質是大學學歷并具有十年左右的工作經驗,相比之下,我國會展從業人員學歷層次和結構遠低于其他現代服務行業的比例。
會展學歷教育應該找準各自的定位
龐大的市場需求,激發了全國各地本科、大專院校爭辦會展專業的熱情,自1991年,中央美術學院(現在的清華美術學院)設立了中國第一個展示設計專業以來,目前全國已經開辦會展專業和開設會展方向的本、??圃盒R堰_到60多家,會展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視。然而,根據2005教育部對新增專業的批復,全國只有4所學校準許設置“會展經濟與管理” 本科專業,其它院校則只算是設置了會展方向;從地域分布來看,長三角地區的會展高等教育領先于全國,明顯超出北京、廣州等會展中心區域,上海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會展教育中心;2005年,全國會展專業本、??圃谛W生人數將達到5000余人。
對于開辦會展專業的院校來講,首先是認清市場需求特征、明確專業定位。一方面,可以根據各地區會展經濟的發展程度,結合教育部關于全國會展專業布局的區域統籌安排,積極鼓勵一批院校開設相關專業;另一方面,對于開設會展專業的院校要求有一定的相關專業支撐,比如:外語、藝術設計、建筑、飯店管理、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物流管理等,實施差異化策略以避開學校在人才培養上的重疊,特定的專業背景能讓學生在就業時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
其次是明確會展教育的階段性、層次性,并不是所有的學校都適合開設會展本科專業,高等教學主要擔負著會展高級人才培養、會展科學研究、課程規劃設置等任務;而中等職業技術學院則主要擔負著技能操作性的輔助人才培養。人才培養分工的不同,將決定課程設置、教學安排、學生實踐都各不一樣,但總的來說,都應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與行業建立緊密的聯系。
會展職業培訓亟需建立完善的體系
目前我國的會展職業培訓尚不規范,各種形式的會展培訓魚目混珠。然而,根據中國貿促會的調查:100%辦展單位都有對員工進行培訓的需要,77%的高級展覽經理希望得到國外著名展覽公司高級展覽專家的培訓,68%的展覽經理希望學習國外會展理論和實踐知識,70%的展覽經理表示最希望參加國內短期培訓班。
據悉,2003年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與美國國際展覽管理協會IAEM合作引進的注冊會展經理認證CEM課程培訓在國內最火爆,截止2005年12月底,已有80多家機構近20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其中76名學員已經喜獲證書,成為中國的CEM。根據會展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建立多種多樣的會展培訓機制,以形成一個完整的會展培訓體系是目前所亟需的。
產學研一體化是今后發展的必由之路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第一要素”。教育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科研服務于產業戰略發展,然而,必須認識到:在人才培養上,學校、企業、科研機構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應盡量滿足學生實踐的需要,企業如果想最終獲得真正的人才,也應該為學生實踐提供一些機會,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產學研一體化。
中國的會展教育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但根本的目標應該是惟一的,即探索和創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并與國際接軌的高級人力資源培養體系,為適應會展業的發展需要培養優秀的人才,希望這能夠成為所有會展界同仁的心聲,讓我們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