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007年11月10日,在后奧運時代商業服務業發展論壇上,來自學界的專家和一線官員,表達了自己對“后奧運”階段商業服務業發展的隱憂。
“作為奧運決戰之年,北京商業服務業的目前發展無須擔憂。但研究后奧運北京下一步工作應該怎么發展,才是我們目前應該提上日程考慮的問題?!北本¦TO事務中心主任鄧洪波博士說。
低谷效應
“我們在談論‘后奧運’時,其實是擔心奧運之后,如果政府不再出臺措施推動商業服務業發展時,會有什么壞的影響?!北本¦TO事務中心政策評估室鄭征博士說,“就這一點而言,后奧運其實是偽命題,因為北京商業傳統歷時百年,沒有奧運整個行業也會繼續發展”。
雖然“低谷效應”給奧運主辦城市帶來警覺,但學界卻并無明確統一的數據指標來衡量,時間周期上亦無準確界定。
“北京社會商品零售額過去五年是增長17%,今后五年預測是15%,到底怎么算出現了低谷效應?增長減緩算是后奧運時期的低谷效應嗎?”北京市國際經濟貿易研究所副所長堯秋根博士質疑道。
顯然,評價標準問題并非關注的焦點,如何有效避免低谷發生的可能性才是重點。
根據堯的研究,商業發展前景仍然樂觀,因為支撐北京商業服務業的宏觀基礎將不斷加強。北京市人均GDP已突破6000美元,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已經下降到30%,受工業化進程需求不斷擴大的拉動,北京市服務業占經濟總量的比例已經高達70%。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微則認為,中國還處在城市化的進程的高峰階段,北京的城市化進程也遠遠沒有結束?!盀槭裁礉h城經濟沒有在奧運會之后有非常大的滑落?非常重要的認識就是,在1980年代韓國城市化峰速階段并沒有完成,周期還沒有結束?!?/DIV>
奧運遺產同樣也是促進后奧運北京市商業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而能否有效利用奧運遺產,歷屆奧運會經驗值得借鑒。
大考政府
2006年6月7日,倫敦2012奧運會的組織者就已經公布了修改后的奧運比賽場館主體規劃。倫敦奧委會表示,在這么早的階段就把奧運比賽場地的規劃與“比賽后遺存物”使用建議結合起來,尚屬首次。
同樣,為防止商業服務業的衰退,雅典市政府在奧運前就已經制定了以“開發商業用途”為主題的奧運場館“再利用”方案。
雖然“利用奧運場館等硬件設施,帶動商業服務業的持續發展”出現在各級官員的發言中,但截至目前,北京奧運場館賽后作為公共設施如何釋放商業服務業潛力,具體的利用方案至今并未出臺。
考驗不僅限于此。在商業服務業領域,如何兼顧北京的首都功能與超大城市功能;如何利用奧運有效推動商業服務業發展;如何完善奧運功能區的配套等等,都是等著政府的一道道考試題。
針對規避后奧運風險問題,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閆小彥給出了三個有效辦法。
第一,利用奧運會場館和周邊設施,形成體育會展產業區,帶動商業、餐飲業、旅游業、酒店業的發展; 第二,在奧運會后仍然堅持和完善奧運籌備期間出臺的政策措施、規范標準;第三,順應奧運帶來的良好經濟態勢,實現商業服務業的持續發展。
“我們一直在努力,但在一線感覺壓力很大?!北本┦蠧BD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春成說。
作為嘗試,朝陽區商務局推出了“朝陽萬店迎奧運”活動,以“4C”(Credit,Considerate,Carefree,Correct),即誠信、體貼、安心、適度為服務理念,與大眾點評網等獨立機構進行合作,通過行業自律和群眾參與形式進行推介。對于掛牌認定的企業可以優先享受區政府提供的各項宣傳服務,優先作為奧運會期間定點服務門店。
“這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市場行為。”劉春成說,“但要注意,這和以往商業管理部門的檢查不一樣。檢查側重點在于商家是否出錯,而推介側重點在于商家是否足夠優秀,這是衡量指標的根本變化。”
資料鏈接:
根據北京WTO事務中心的研究報告,以往奧運主辦城市商業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五個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設施改善;把潛在的高峰需求轉化為現實收入;扶持本地的特色品牌;借助奧運向全球營銷商業服務業;采取措施抑制低谷效應的出現。
以悉尼為例,在奧運會舉辦當年,成功將潛在高峰需求轉化為現實收入。由于商業配套設施的完善,當年來悉尼、新南威爾士州的國際游客增加了11%,2000年9月零售業實現了1.64億美元的營業額。同年,悉尼創造了舉辦49次國際會議的紀錄,成為2000年度世界五大會議目的地城市。
而主辦城市利用奧運遺產,以其他服務業領域的發展帶動商業服務業的例子也并不少見。在奧運場館的賽后利用上,慕尼黑奧運會之后,奧林匹克體育場先后成為了著名德甲勁旅拜仁慕尼黑和慕尼黑1860球隊的主場,收益頗豐。
亞特蘭大奧運會后,當地政府集中發展會展業。亞特蘭大對市中心的舊城區進行了大規模改造,結合奧運會期間留下的先進通訊設備和賓館,使很多會議選址于此。僅僅一個“賽后遺產”經營項目就直接創造出6000個工作崗位,每年給亞特蘭大居民增加了1.5億美元的工資收入。
而澳大利亞則成功通過城市營銷,成為世界前十名人們最向往的旅游度假勝地。澳大利亞旅游局長曾表示,沒有奧運可能另需花費10年時間和610億美元來打造澳大利亞國際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