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車展:投放、層次密集,看點分布拉開級差
按照參展商質量和重視程度,還有觀眾參與熱情與評價這兩個評價車展影響的決斷因素
來考量的話,國內大大小小紛繁熱鬧的車展是不難摸清各自底細的。兩年一度的北京和上海車展其國際地位早已被跨國大廠首肯,作為中國政治、經濟中心的地緣優勢和相應的高國際接軌程度是這兩大車展與日內瓦、法蘭克福、巴黎車展靠近的資本。奧迪S07、寶馬CS、瑪莎拉蒂Birdcage等重量級全球首發概念車帶來的轟動效應更令參展方和主辦方互利共贏。
第五屆廣州車展開幕在即,與國內幾乎所有車展都在擴張的規模相比,廣州車展也將創紀錄地達到95000平方米和400多家整車廠及零部件廠商的展會數字。今年4月上海車展的相應數據有14萬平方米和1300多家廠商,而明年的北京車展則有奧運會拉勢助威,與這兩個國際呼聲甚高的車展相比,規模稍次的廣州車展更專注于其對于國內車市指向系數的強化。本屆廣州車展參展新車型眾多,新近和即將在國內投放的重點關注車款幾乎盡數亮相,囊括了合資品牌、自主品牌和進口車型,廣州車展成熟的市場標的明晰可辨。
與廣州坐擁廣汽及旗下豐田、本田,還有日產三大日系品牌基地,并有雄厚消費支撐的地位相比,重慶、武漢、南京等車展著力點就要單薄些了:城市(圖庫 論壇)影響力涵蓋的局部性較強,卻也因大型汽車產業支撐使其車展有較強的區位影響和本地品牌相應的向性,指導作用相比廣州這樣覆蓋很廣的全國性車展而言相對單一(針對品牌有較大局限性),這些車展上的進口車展臺基本也已屬展銷性質。
再向下細數,還有深圳、西安、廈門……這些城市的車展也有相當規模,仰仗一級城市的地位和城市現代文化的熏陶,也都不會讓國內大多數品牌缺席。不過缺乏重量級的本土汽車品牌拉動,車展影響在縱向和橫向上都難升檔次,基本屬于進行展銷、激活本地車市營銷一級的二線車展了。近年來汽車消費持續擴張,產業勁勢蓬勃,一年下來各地的各色車展信息總能時不時見諸報端。
廣州車展:區位優勢與難以避免的邊緣地位
廣州車展所能仰仗的最大資本無非是其強勢的沿海經濟中心地位,和誓求抗衡國內歐美品牌的三大日系合資車廠。消費文化年輕化而富有活力,城市氛圍現代、開放,在珠三角也有相當的主導地位,這都是廣州的優勢所在。不久前攀上百萬的汽車保有量、密集而全面的銷售網絡和活躍的進口/走私車市相關帶動效應都是國內少有的。
然而同樣也訴出了廣州的局限:且不論北京、上海,單看同處珠三角的深圳,就與廣州分享著類似的現代化城市特征。這也是眾多中國城市發展進程中所表現出的擴張共性。換個說法,作為汽車產業、汽車消費大城的廣州缺乏相應的文化底蘊。個中的歷史因素不必詳談,地處國土最南端,與內陸主流群體的消費市場缺乏足夠深入的互相滲透也是其制約因素之一。
近年來廣汽本田、豐田在國內都有上佳業績,東風日產也形勢利好,日本造車與營銷概念由廣東汽車人完整汲取、貫徹到位,這些品牌如今都在廣東加緊部署其國產和進口的戰略車型。但品牌再有市場耕耘的誠意也不可能有足夠的成熟參展品,每年的北京/上海車展無疑因為更大的綜合效益而集中配置了各大品牌新鮮的第一手戰略資源,對于廣州車展保留不多(當然兩大車展十數年歷程之中與城市汽車文化的互動與成長也是廣州不能比擬的)。廣州車展逐漸強化的成熟產銷風向便有其中的無奈,盡管發展可觀但絕不可能迅速成長到北京/上海車展一般的國際級別。
根據最新得到的消息,廣州車展上即將亮相的重量級新車還是有相當的吸引力:福特Verve、比亞迪F6/F1、名爵MG3、新伊蘭特、克萊斯勒鉑銳、八代雅閣、進口Qashqai、新威馳、2008陸地巡洋艦、十代翼豹、英菲尼蒂M35……都不外乎投放在即的新銳車款或針對亞洲和中國的年內新車。更多見長是針對國內的車型指引力,與其定位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