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創新應化跨界于無界
發布時間:2019-05-20 更新時間:2019-05-20 作者:北京北辰時代會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總經理 唐雪 點擊次數:74772
近日,由阿里系發起的2050@2019再次吸引了業界眼球。此次,杭州國際博覽中心以及筆者以新生論壇召集人身份深度參與,直觀地感受到了這場年輕人狂歡所散發的感召力。
近年來,創意無限、腦洞大開的活動頻頻刷新人們的認知, 吸引了一大批“粉絲”,尤其是年輕人對這類活動的熱衷不可低估。筆者也經常與同事探討在創意活動遍地開花的當下,傳統會展應如何轉變思維走向新發展之路。自去年阿里舉辦了一場顛覆會展人想象的2050@2018,不僅吸引業界眼球,也由此引發筆者的深入思考。
熱愛是源動力。事實上, 2050@2019活動的負責人、參與者是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兼任的額外任務,其強度不言而喻。此次2050@2019新生論壇版塊的志愿者僅有數人,但在100場論壇活動的籌備與對接的過程中,志愿者都一一核對,逐一溝通,認真閱讀論壇召集人提供的資料信息并提出建設性修改意見,他們的專注與投入令筆者感動。或許,正是因為“志愿模式”的去營利性、去公事化,讓參與者的工作熱情更加純粹。筆者在事后總結中發現,在2050@2019的籌劃過程中,首先要讓整個工作團隊認同活動的核心價值,并且吸引其主動參與其中,才能最大化調動團隊的主觀能動性。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只有懷有共同愿景,才能投入百分百的熱情。
品牌是持久力。2050@2019舉辦期間,有志愿者撰文稱,“作為一個形容詞的2050”,已經成為一種風格。在整場活動中,志愿者們會主動地為2050@2019寫下感受并自發地傳播,這是2050宣傳的最重要途徑。其實,2050的官方微信號也是志愿者在兼職中有感而發地推送的。或許只是群體的圈地自萌,但不得不承認,不管更多人是否真的知道2050是什么,活動都給年輕群體的記憶里留下印痕,讓人們愿意去更深入地了解。需要指出的是,2050@2018結束后,到2050@2019舉辦前的每個月最后一個周末,2050組織方都舉行志愿者懇談會,通過交流發散思維,為下一屆2050提供奇思妙想。無論是參與者的自發宣傳還是大會外的衍生活動,都在向大眾不斷強化“2050”的概念。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活動想延續長期效應,則需要不斷強化活動品牌:不僅要在活動舉辦前期、后期進行造勢與宣傳延續,也要在非活動時通過線上線下活動衍生、目標社群運營、專業內容輸出等方式放大品牌價值。
設計是強助力。長期以來,會展業界一直強調觀眾在參與活動時的體驗感,但千人千面,不同人的感知不可用統一標準進行衡量。有些人的體驗峰值來源于精彩的內容分享,有些人來源于特定群體所營造的氛圍,有些人對細致周到的會務服務贊賞有加,還有些人則對場景設計抱有極大熱情。因此,舉辦活動應盡量避免單一重點,而應進行多元化設計,如環節、場景、時間等盡可能讓更多受眾在活動中獲得愉悅感。仍以2050系列活動為例,此次2050@2019將場地搬到杭州西湖的第三屆淘寶造物節,規模與內容范疇都在擴大,此次造物節設有奇市、萌市、宅市、寶市、文市、夜市、森林音樂會、科技館、淘寶博物館、造物者等10個市集,幾乎涵蓋了所有常規的戶外項目。無論是任何領域的參與者,都能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專注點。
經過此次2050@2019的深度參與,筆者對會展業的創新又有了更深層面的思考:無論是推動會展行業的變革,亦或是擴大到各行各業的發展,會展人都應時刻保持對新變化、新環境的觀察力與感悟力,關注新思維、新技術、新事物的發展動態,化跨界為無界,真正助力“大會展”概念的落地。毋庸置疑,想象力與創造力是一切革新迭代的不竭動力,這個世界永遠屬于年輕人,而所有相信未來的人都是年輕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