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會展業作為一種新的產業伴隨中國經濟的騰飛不斷發展壯大。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各類展會越來越多,會展業已然成為一種重要的業態。近年以來,關于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大討論方興未艾。就會展活動本身而言,需要對“節約型會展”進行探討的內容實在太多。本期,我們將聚焦“節約型會展”問題,重點關注下那些會展活動中資源浪費的事兒。
不可否認的,有的會展鋪張浪費,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這些令人惋惜心痛的浪費現象背后,有著各式各樣的因素糾纏誘發,如:
1、一 些政府型的展會項目演變成為“面子工程”,只要場面“轟轟烈烈”,不注重實際效果;動輒以行政手段“動員”甚至強令企業參展;
2、涉外展會邀請外賓只圖形式,優惠無度,魚龍混雜。
3、我國會展業起步晚,發展層次較低,規章制度、產業精細化專業度不夠
4、部分城市不做調研,以“計劃”代替“調研”,盲目擴張
5、技術水平不高,如裝修材料、裝配技藝、搭建技術等等專業化不夠等。
6、······
談及會展浪費現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展會車展后從展館里撤出來的成堆的一次性垃圾廢品,有不用的展臺材料,有被丟棄的宣傳冊子,傳單等。但一個令人心痛的事實是我國會展業蓬勃發展的表象之下,卻是物力、人力、財力等資源的過度消耗和展覽垃圾的大量廢棄。
這種浪費,我們可以歸結為以下幾種:
當然浪費的遠遠不止上圖枚舉,能源浪費、水資源浪費、公共資源浪費等只嘆紙短。而一些更加真實具體的數據或許更能觸動我們:
1、500人開一天的會議,就能收回1600個飲料瓶,而其中有900個是沒有喝完的。
2、多地建設一座場館卻往往要花費數十億元,但建成后利用率卻鮮有超過20%的。
3、國內一線會展城市,近年來總布展費用17.6億元,其中一次性的費用即展臺搭建費用14.1億元,以此估算,全國每年在商貿展覽方面的一次性消耗為450億元,這還不包括由此引起的固體廢棄物運輸、填埋或焚燒所產生的處置費用。
4、廣交會開幕期間,三區展館的單日最高耗電量達到65.9萬度,節能燈具能有效的減少能耗70%以上,卻因成本高、企業社會責任感欠缺等因素,普及率不高。
5、展館在會展活動期間平均每天用水量為250噸,一座展館一年的污水排放10萬噸。
6、單個展館一年內,展會期間大量散發紙質傳單、宣傳冊、購物袋多達上百噸。
會展浪費現象仿佛一個痼疾,制約著會展業的健康發展,這些痼疾的存在固然有著其客觀影響因素存在如我國會展業發展至今仍舊水平層次不高,不夠成熟,市場調節機制、政府監管機制等方面不完備等,但恐怕浪費現象背后,另一個更為值得關注、重視的現象更值得深思:會展活動中大量的浪費現象,許多人見的多了,卻“見怪不怪”。國人思維里的麻木,不愿去改變,才是最可怕的:
1、XXX事情(比如會展活動)就是個“花錢”(甚至是“燒錢”)的過程,鋪張、浪費是“應該的、難免的”
2、會展活動的目的本質是為了達成商務目標,這些投入浪費是“難免必須的”,不能丟了面子。
3、更有甚者是:我“燒”自己的錢,我出的起,與你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