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州會展中心將落戶城南板塊的消息終于被打上了官方烙印。福州市建設局、市貿發局聯合下達通知,占地2000多畝、總投資20多億元的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即將開工。該項目位于城南板塊的下洋村,預計將于2009年初建成。一時間,城南板塊再度成為業界聚焦的對象,區域價值被廣泛看好。地處城南板塊的新倉山洋樓、大唐世家、都會華彩等在售樓盤的負責人均表示,會展搬遷的消息傳開以后,意向客戶購買欲望明顯增強。那么,城南板塊能借此機會實現再次晉級嗎?
濱海“大福州”城南挑大梁
早在會展中心進入城南境內之前,城南板塊就已經成為政府規劃的重中之重。2004年,福州市編寫的《閩江口城鎮群發展規劃》就提出,將福州市從濱江型城市向跨江型城市發展,最終實現濱海型城市的終極目標。2006年,福州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市政府關于撤銷長樂市、閩侯縣設立福州市長樂區、閩侯區的議案》。在福州“十一五”規劃中,2010年城南將成為福州城市的主體。也就是說,到了那時,城南將成為福州的城市中心區。另據了解,福建省今年內要完成長樂、閩侯撤市縣改區報批工作。這意味著,福州已經朝濱海城市、“大福州”邁出實質性步伐。
為什么城南板塊會被政府如此看重呢?業內人士分析,福州三面環山,惟有南面一馬平川而且尚有相對充足的土地資源。同時福州城市發展的目標是把福清、長樂和羅源與福州老城區貫通起來,而城南恰恰是連接福清、長樂的必經之路,因此對“大福州”戰略而言,城南具有紐帶和跳板的作用。
目前,城南板塊的市政配套和交通設施都在緊鑼密鼓“上馬”中。汽車南站和火車南站都選擇落戶城南;福州三環二期、溫福鐵路、福廈鐵路已經動建;福峽路拓寬工程正在火熱進行中;南江濱東段道路、三江路、福灣路、林浦路和鼓山大橋工程,日前也已完成施工前期工作,并力爭年內陸續開工建設,2010年前建成通車。
分析:聚合效應成就價值
“并不是所有的會展場館都能帶動房地產行業的,投資置業的人群不可能是沖著會展本身來買房的,更多的是看中會展所帶來的聚合效應。”大唐世家的負責人告訴筆者,購房者進行投資置業都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誘因”,政府大興市政配套,現在又南遷會展中心,這就是一個市場信號。
目前,福州正面臨著從跨江城市向濱海城市的轉變,政府有意讓城南成為發展的中心,以此作為城市建設和發展的主線,政府會循序漸進地把市政配套逐步完善起來。從長遠來看,發展城南,也是跨江城市向濱海城市轉變的大勢所趨,并以城南作為城市建設和發展的主線,接下來政府會一個接著一個規劃,把市政配套等逐步地完善起來。其實,政府集中投入建設也就是土地逐步增值、區域價值不斷提高的一個過程。
業內人士
“多功能”會展釋放活力
現代會展業作為新興產業,是對外交流的窗口,能夠吸引人流、信息流的大量涌入。業內人士
據了解,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周邊規劃有海峽青少年活動中心、海峽體育中心、海峽圖書館、海峽美術館、海峽檔案館、海峽電影城以及商務酒店等相關配套設施。業內人士鄭青松分析認為,會展應是一種融休閑、娛樂、購物等于一體的具有多種功能作用的經濟形式,只有產生了多功能,會展才能鮮活起來,對當地的商業、住宅的影響才能得以釋放。由此可見,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已經做好了與國際接軌的準備,其區域內的配套設施已經為會展業所要求的多功能下足了工夫。
鄭青松認為,會展帶動地產必須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首先,要對會展有準確的定位,選擇綜合性還是專屬性的發展模式,對于會展而言,只有整個經濟體量和檔次達到一定的層次,才能產生經濟效益,才能對房地產有所影響。其二,能否充分地進行市場化運作,并形成自己的特色,產生強有力的輻射影響力。如果單靠政府主導,會展的影響力和發揮空間都極為有限,只有長期地、持續地進行市場化運作,會展才能漸進式地對房地產產生影響。例如成都的糖煙酒展會在全國都很有名氣,外來客商特別多。其三,交通、配套都屬“上乘”之作。從硬件上來說,會展配套應該要全面還要方便,如對商業種類、旅游景點都應該不一而足。其四,要有行業龍頭的示范效應。
觀點:打響特色牌
會展對商業的影響是直接的,對住宅產業的影響是間接的,對區域價值的影響是漸進的。會展的成熟需要大量的商業、市政配套的扶持,使其價值內涵不斷增加。如果沒有內涵的支持,對會展的宣揚那僅僅只是一種炒作,最終只能落下個“短命秀才”的下場。業內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