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觀眾數據分析現狀
大數據的時代,就是一個不斷產生數據、整合數據、積累數據的時代。會展和活動的組織者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可以從這么多渠道獲得大數據,從APP數據到門禁統計、觀眾流量,直至社交媒體。“大數據+會展”已經是會展業的大勢所趨。
觀眾的數據不僅能知道觀眾的地區分布,行業的構成,參展的目的,更是客觀地反映了觀眾對展覽的期望值。參展觀眾的數量和質量也直接反映了展覽的成效,透過對觀眾數據的分析,特別是專業觀眾和境外觀眾的數據分析,對客戶關系的建立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大數據的時代,不缺乏數據。然而,數據分析是需要付出時間和費用的。數據分析,尤其是觀眾的數據分析,似乎并沒有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清洗數據并使之標準化”似乎從來沒有被列為首先應該完成的工作任務。也正是由于決策者的不重視,我國會展業的數據分析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數據管理和分析上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具體的問題表現在數據資源整合方面。許多跨界的展會數據獨立存在,沒有系統的管理,連貫性差,導致數據的使用效率低下;其次,不同展會存在的行業交叉的數據,這些交叉的行業數據繁多,難以分類統計,完全的分離管理,造成部分展商與觀眾的流失。所有的數據交叉糅合在一起的結果就是數據的統計分析困難。如何對會展觀眾數據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應用是會展業一個很大的挑戰。
數據采集
觀眾的定義
普通觀眾和專業觀眾組成了會展的觀眾群體。普通觀眾是展覽發展所要影響的目標客戶和存在客戶,一般情況下,展商需要和目標觀眾有了親密的接觸機會后才有進行商務交流的可能性。而專業觀眾對展覽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能夠對展覽品牌起到關鍵的作用。在展會上,專業觀眾越多,參展商所獲得的利益就會越大。專業觀眾的數量直接決定展會的交易額,其所占比例的高低直接決定參展商的滿意度。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說,觀眾的數量是其次,觀眾質量才是最重要的。
采集數據
采集的數據樣本,特別是專業觀眾和境外觀眾。展會專業觀眾的信息資料越詳細,越新鮮,與主辦方所辦展會主題的關聯度越高,信息的價值量就越高。會展企業常用的、效率最高的是通過展會收集專業觀眾的資料。這類似于對參展商和參展企業的數據收集,通過展覽報到處的客商登記與觀眾注冊登記表格等。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1)現場實時取樣
(2)網絡注冊登記取樣
(3)利用展覽身份識別信息管理軟件
確定內容
觀眾登記表調查是調查研究運用最廣泛、最主要的途徑。調查內容是為了最后的評估服務的。調查的內容、問卷設計要科學,問題要避免情緒性和暗示性,慎重使用生僻字和特定詞匯,內容避免相互重疊等。觀眾調查的內容包括觀眾分布區域、部門、職位、興趣、參觀目的以及對展會的評價等。
數據分析方法
數據精加工
將搜集到的觀眾數據,經過整理、過濾、核實、補充、錄入、分類等一系列初步的業務流程,篩選出精準的專業觀眾信息數據之后,我們要用過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精加工,分析研究,通過這些精加工的數據,對展會一些客觀現象的本質、規律、特征等進行深入的認識,如實反映展覽的實時狀況。
數據比較
將所搜集到的展覽數據和情況加以整理,計算總數和比例,使之成為有效的信息,才能成為評估的依據,并具有評估價值。數據比較一般參照評估標準進行比較,通過搜集整理好的數據,能夠更理性分析出展會的效果如何,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展覽的服務效率如何,展覽收益的高低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數據的比較時要嚴格使用統一的評估標準,避免產生感性上的偏差。
數據評估
在對數據進行精加工和數據對比之后,對數據進行綜合的評估尤為重要。通過會展數據的綜合評估,可以分析出展覽組織工作和展覽的實際效果,找出數據和信息間的內在聯系,透過數字,看到展覽組織過程中的問題,找出產生這些問題的規律,并提出具體的、可行的、能夠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措施。
意義
展會觀眾的數據分析,能夠為完善展覽組織工作提供決策依據,也是參展企業與目標觀眾選擇展覽的重要依據,一個好的展會,不僅在于展覽的收益,更在于展會的持續性、展會規模的不斷擴大,不斷的精品化和品牌化是建立會展品牌的基本要求。對觀眾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完善會展服務,滿足客戶的需求,增加展商的滿意度,提升主辦方的品牌形象和影響力,更好地為下一屆展會做準備。
如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會展企業越來越意識到數據分析的重要性。然而,許多的數據分析仍停留在較淺的層面,僅僅是浮在水面上看得見的冰山一角,真正的主體卻隱藏在水下。會展觀眾數據分析需要的是更深層次的研究,只有更深層次的分析和研究才有可能進行科學的決策,把項目帶到安全地帶,并且解決一些看不見的,更深層次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