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種新的元素注入福建省莆田市經濟單元。就在這一年,莆田會展頻現,大大小小的展會不論是水準還是品質都有了飛躍。不經意間,會展經濟悄然成為莆田經濟增長的“助推器”。展館內,來自五湖四海商家或欣喜或自信或堅毅的神情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張多元化、充滿希望的莆田會展臉譜。
會展:從來不曾遠離 從此離得更近
筆者了解到,過去由于缺乏現代化的展館、會展人才短缺等原因,成為阻礙莆田舉辦會展的一道道“硬傷”,莆田企業參展,往往只能走出去,依托大城市會展推廣品牌,這給參展商造成諸多不便。
據莆田市經貿委市場科相關人士介紹,盡管早先莆田尚未有辦展的條件,但莆田的企業從來不曾遠離會展。莆田市立足莆田產業集群,擴大國內重點展會參展規模,先后組織企業參加商交會、海交會、華交會、網上洽談會等。此外,還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全國商品交易會、經貿洽談會、營銷聯盟會等幾大展會,實行政企聯手組成“莆田板塊”、“莆田特色展區”,打造區域品牌,推進產業集群發展。
如今,莆田有能力、有條件在家門口辦展了,會展經濟離莆田人更近了。這不但方便了本土企業辦展的需要,還把外商吸引到莆田參展,有力地提升了莆田城市品位和品牌形象。目前,莆田市利用辦展機遇,實施“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組織企業先后到深圳、大連、北京、上海等地參加專業博覽會和展銷會,不但得到多項評選獎項,而且又擴大市場和宣傳特色品牌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拓展國際交易平臺,組織企業參加國際大型專業性展會,有意識、有選擇地組織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新領域,進一步完善國際交易平臺。
展館:建場興市 必然趨勢
發展會展,建設場館首當其沖。近年來,隨著會展業的發展和莆田市企業外出參展頻率的增加,在莆田建設展館已成為必然趨勢。
早年,全國各地醫療廠商和醫藥代表都利用莆田市東莊鎮人集中回家過年的機會,云集東莊尋求洽談業務,并自發形成了一個醫療器械藥品交易市場。藥品交易市場最早是地攤式的,2000年初只有少數幾個醫藥商家代表利用春節期間過來拜訪莆田的客戶。后來漸漸開始租用秀嶼賓館、海峽賓館及沿街的一些私人旅社,幾張桌椅,一塊易拉寶,百把本宣傳資料,開始了與莆田從醫人員的接觸。每年春節,這些設備簡陋,甚至連熱水器都沒有的旅社,收費卻與城里的酒店一樣貴,這些賓館旅社還得提前兩個月訂,晚了還訂不到。為了解決場地問題,改善地方投資環境,2006年政府投資1000多萬元建起了秀嶼區醫療器械藥品展銷館,搭建做強做大莆田醫療產業的平臺,形成集研究、制造、銷售一條龍的現代醫藥經濟體系和功能協調的醫療產業鏈,吸引眾多莆商及海內外有識之士來此共謀發展。
2006年,為構筑工藝美術產業發展平臺,莆田市投資6.248億元建設中國·莆田工藝美術城,總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由展示中心、展銷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等組成,擁有商業旺鋪20多萬平方米,可供上千家企業入駐。這里將成為福建省首個上規模的工藝美術基地。
“筑巢”才能“引鳳”,隨著場館建設進度的不斷推進,莆田市邁出了招商引資的步伐。在工程建設期間確立了“邊建設、邊招商”的兩手抓方式,建市興業,帶一批產業,活一方經濟。
展望:以會展帶市場 推動港城崛起
自2006年起,莆田大型展會初見霓端,商家們通過展會,分享經濟“蛋糕”,提升企業品牌價值。在嘗到成功的甜頭后,2007年莆田的會展經濟顯得特別活躍,會展經濟火了,商家樂了,一場場展會接連不斷。
以產業興會展、以會展促產業。在會展的促進下,莆田市各個產業在招商引資方面取得了好成效,莆田區域品牌通過展會在全國樹立了良好形象。
莆田市二輕聯社主任黃金耀告訴筆者,為推動莆田產業集群發展,莆田市將會展經濟列入市委、市政府工作重點,使之成為構建產業集群的公共支撐體系。“十一五”期間,將圍繞產業集群發展戰略,大力培育紡織服裝、機械制造、醫藥醫療器械、工藝美術、林產加工等十大產業集群,力爭產值超過1000億元,形成規模和品牌優勢,建成海峽西岸重要制造業基地。
莆田市將堅持規劃為先,構建展示平臺,培育重點展會,挖掘會展資源,拓展會展市場,注重會展效益,大力發展會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