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進入中國三個年頭的Ispo China(亞洲國際品牌體育用品及運動時尚博覽會),正分享著中國體育會展業的蛋糕。記者從2月24日開幕的亞洲國際品牌體育用品及運動時尚博覽會上獲悉:國內品牌已經占到該展會的30%以上。而這個數據在辦展之初的2005年、2006年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從國內的體育會展業看,除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這個最具知名度的品牌外,尚有廣州、廈門、濟南、東莞等近十個專業體育展會,這個競爭格局意味著各展會必然會對參展企業進行激烈爭奪,而Ispo China不斷增多的中國客戶看重了這個洋品牌什么,它帶給中國體育會展業哪些啟示?記者從出現在展會上的百貨商參觀團說起。
這個所謂的百貨商參觀團實際上是Ispo China為方便參展企業尋找代理商,而組織的專業觀眾。而對專業觀眾的重視,是其一貫的做法,體現了其服務參展企業的理念。其參展企業都是戶外和時尚領域的尖端品牌,吸引大量的年輕人光顧。如何做到潛在消費者和專業觀眾之間的平衡,Ispo China采取出售門票的辦法——既然你肯花錢來看展,你就有消費的潛力和欲望。這種做法既控制了人流,又不至于把參展商需要的觀眾排除在外。當然,這只是其針對自己展會的特點所采取的措施,因為參加展會的國外品牌大部分都是剛剛進入或者即將進入中國的企業,招國內代理商是他們最重要的目的。如果是大型展會,企業以展示品牌為第一目的,那大量的業余觀眾就是參展商所期待看到的。
百貨商參觀團折射出Ispo China的專業精神,而這并非全部。Ispo之所以能成為世界體育用品會展第一品牌,自然有其幾十年積累的經驗,Ispo China將其帶到了中國。除了常見的展覽加論壇的模式,在展會現場,記者還看到幾個公益活動,一個是關注兒童健康的,另一個是有關公眾戶外運動安全的。在活動中有專家講解運動安全和健康知識,更讓前來參觀的戶外運動愛好者感覺不虛此行。
體育展會各有特點,但Ispo China的成功經驗還是值得借鑒的。在各國體育品牌看好中國市場,大舉進入的時候,中國本土的體育展會為何不能采取措施吸引這股力量參展?當然前提是需要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服務水平,這一點對于習慣于依靠人情和行政手段助推的中國體育會展業,多少有點不適應。令人欣喜的是,位居亞洲體育展會第一的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已經在此方面走在國內體育會展業的前面。2008年體博會國外參展品牌所占比例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而這其中就有眾多即將進入中國的外資體育品牌,真正體現出體博會的“國際”二字。之所以能吸引這些品牌亮相,關鍵是因為體博會的組織方的專業化服務水平升級。領頭羊如此,其他本土體育展會該如何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