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個子出頭 變身大城市
常年有展覽,經年辦會議,會展幾乎已成了廈門向外人展示經濟面貌的第一張名片。從主管會展業務的廈門市副市長黃菱行程表中,就可以感覺到廈門和會展的關系有多密切。
忙碌的黃菱,不用看數據,就可侃侃而談廈門已經舉辦了第三屆機械交易會、第四屆電子交易會、第五屆的禮品展及體育用品展,還有食品展、石材展等大小型各類展覽的實況,以及已經做出口碑的廈門國際馬拉松賽。除了這些,由于與臺灣地緣相近,每年還特別針對臺灣舉辦的有4月對臺交易會、兩岸圖書展。
廈門辦展的成績,讓中共中央決定將原本每年9月8日由福建省自行舉辦的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級別提升到國家商務部,展覽因為導入中央的資源,辦展的聲勢和規格都大幅提升。
這兩年,由于大陸宏觀經濟形勢出現變化,過去一意吸引外人直接投資的政策方向,開端鼓勵企業走出去,這使得廈門中國投洽會從單向引資,轉變為一個有進有出的雙向投洽會。
去年這個展覽就來了不少想要吸引大陸企業前往投資的外國參展團,會場上交織出大陸各地方與國際爭相介紹各自投資環境的畫面,廈門更多了國際味。
靠海、沒有冬天、空氣清新,從北京到廈門任職的廈門市臺辦副主任王明水覺得,這是個適宜居住的城市。
從漁港發展起來,廈門因面積小,提供了治安與便利的生活環境,人際關系也顯得溫馨而親近。這些條件,為廈門營造了終年舉辦會展的利基。
辦展引商機 帶動運休業
雖然不論人口和面積,廈門和大連、寧波、青島等其他同型城市相較,都是黃菱口中的小個子,但比起人均收入,廈門卻是個最有錢的城市,這也使廈門在其他多數城市還未大建機場之際,就在 年前為兩岸直航興建了高崎國際機場。
這些基礎,支持了廈門會展經濟的活力。前年,臺灣保險業年會移師廈門舉辦;去年,新光人壽在廈門舉辦了500人的活動。
主管「會展」業務的黃菱,對這成績還不滿足,她的腦筋繼續盤算,廈門有溫泉、交響樂團,臺塑的醫院已經開端營業,讓那些到廈門開會的經理人,也把休閑渡假、甚至健檢擺入行程,這是廈門會展經濟的高級版,廈門已在這個特殊的經濟區塊站穩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