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間,廣東東莞在創造了驚人的經濟奇跡的同時,成為著名的“世界制造之都”。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東莞這個經濟快速發展在由一座美麗的古城變成一座現代化的工業之都的同時,也顯示了令我們無法回避的“木桶短板”效應。缺乏擁有產品發明專利的核心技術,缺乏真正屬于自己的自主知識產權,一直成為東莞整個工業企業的“軟肋”。
2005年10月,在東莞會展中心舉行的第七屆電博會暨第二屆國際科技合作周上,第一屆工業設計大賽獲獎者優秀作品初次亮相,雖然其規模和影響力都不算大,但它拉開了東莞打造核心技術之戰的大幕。
在全球推崇科技創新的主流市場氛圍下,科技創新能力弱的城市是缺乏說服力的。東莞需要整合自己的品牌資源,產權,呼喚自主創新的空間。
從2005年秋天,東莞科技合作周“東莞杯”工業設計大賽的優秀作品在會展中心辟出的第一塊展出場地開始,東莞市政府責成有關部門策劃和組織以工業設計為主題的比賽推廣活動。同時,還撥出專項資金對比賽的優秀作品進行獎勵。時至今日,已連續舉辦了三屆,而且一屆比一屆的規模大、影響大、檔次高。2008年的“東莞杯”國際工業設大賽,是由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中國專利保護協會牽頭、偕同東莞市政府、科技局共同組織,廣東工業大學與科技合作促進中心共同承辦的中國工業設計年度盛典,將參賽的范圍擴至全球范圍。以“科技、美感、愉悅”為主題,“智造、易造。創造”為宗旨,聚集了全球產、學、研各界的人才和高手一展創意和才華。
參與“東莞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評選的國內外專家們一致認為,東莞是一個好地方,是一塊創富的熱土。發達的制造業,良好的競爭氛圍和城市建設成為誕生創意和萌生設計創新理念的有利條件。一位國內設計界專家認為,由東莞市政府和國內相關機構主辦的工業設計大賽,有三個意義,一是搭建了一個平臺,使東莞成為全球工業設計界關注的一個焦點;二是,通過一年一度的大賽活動,通過嚴格的評選可涌現一批具有創意新、科技含量高、實用價值大的設計成果為我所用,三是有效整合東莞的自主創新資源,逐步積累和提升東莞及珠三角地區企業的專利產品及核心技術項目的擁有量,有效提升城市品牌的影響力。通過2005至2007年連續三屆設計杯賽的舉辦,主辦方和組織者已經掘到了第一桶金。近百項獲獎的工業設計成果讓我們看到了國際工業設計的巨大潛力。
從第一屆“東莞杯”工業設計大賽到正在籌備中的2008“東莞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組織策劃單位的標準不斷提高,視野不斷擴大。杯賽參選的數千件作品涉及全球幾十個國家和地區。而且設計風格各異,題材廣泛,反映了當前世界在工業設計方面的最新趨勢和潮流。
在2008年的“東莞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中,增加了地震、火山、冰凍、水災、颶風等方面的減災救援器材及用品的設計題材。這也是從2008年自然災害頻發的實際情況出發,將創意與需求相結合,設計與市場相連結的具體表現,此舉得到了廣大參賽者和各國專家評委的一致認可。
隨著一年一度的國際工業設計大賽,如期在東莞舉辦,該項活動將逐步走向成熟。并將加速培育和發展東莞的工業設計成果在東莞及國內工業企業中的應用,為制造業注入創新的動力。東莞,正走進設計創新的春天;正由“制造之都”向“設計之城”和“創意之城”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