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外貿進出口開局平穩、逐月向好,一季度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4.8%。但受外需減弱、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中國外貿形勢依然復雜嚴峻,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如何增訂單、拓市場成為多方關注的熱點問題。
為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在前期已出臺多輪政策舉措的基礎上,國務院辦公廳4月25日對外發布《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出新一輪措施。專家認為,此次提出的18條具體措施既涉及重點產品,也關乎市場拓展和貿易創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有助于穩住外貿規模,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外貿結構,推動實現全年進出口促穩提質目標任務。
推動國內線下展會全面恢復
恢復線下展是幫助企業穩訂單的重要手段。此次外貿“18條”中,第一條就明確提出,優化重點展會供采對接,推動國內線下展會全面恢復。
“線下展給了我們和境外客商更多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幫助公司簽下更多訂單。”浙江寧波灝鉆科技有限公司發展部經理陳德歡介紹,公司參加第133屆廣交會收獲不小,除了展會期間實打實的外貿訂單,還對接了很多意向客戶預約實地看廠,5月份公司的寧波生產基地進入忙碌的外商接待月,期間將達成更多合作。
時隔3年,廣交會首次全面恢復線下舉辦。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廣交會迎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展覽總面積增至150萬平方米,吸引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萬采購商報名參會,線下參展企業達3.5萬家……從4月15日到5月5日,這個“中國第一展”云集萬商,累計客流量超290萬人次,現場出口成交216.9億美元,參展、采購滿載而歸。
廣交會是一個縮影。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介紹,今年以來,商務部及時調整涉外經濟技術展覽會管理要求,積極推動線下展會恢復,有關地方商務主管部門也因地制宜出臺了展覽業扶持政策。一季度,境內專業展館舉辦的展覽活動共計540場,同比增長3.3倍;展覽總面積1031.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倍。其中,展覽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展覽活動286場,占比53%,同比增長5.7倍。
不只境內展會,《意見》還提出,各地方和貿促機構、商協會進一步加大對外貿企業參加各類境外展會的支持力度,加強組織協調和服務保障,持續培育境外自辦展會、擴大辦展規模。
“一季度,根據中國貿促會對44個大行業、646個小行業的10028家中國企業海外參展抽樣調查顯示,企業普遍反映海外參展有較大收獲。”中國貿促會新聞發言人王琳潔說,今年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將舉辦28個出國展覽項目,既面向美國、歐盟等成熟市場,也涵蓋東盟、拉美和西非等新興市場。同時,在完成2023年首批出國舉辦經濟貿易展覽會項目申請審批519項的基礎上,正會同商務部審核第二批400多個項目,助力企業穩訂單拓市場。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表示,除了在國內廣泛恢復線下展,還將提高APEC商務旅行卡辦理效率,推進國際客運航班穩妥有序恢復,“另外我們也請駐外使領館加大對外貿企業的支持,還將發布有關國別貿易指南具體措施,增加企業的貿易機會。”
文中其它內容請點擊:https://mp.weixin.qq.com/s/e8l-VF6ZvAXTpcwpEgNb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