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危機蔓延全球的情況下,禮品作為主要勞動密集型企業,被理所當然地認為境況堪憂,全行業面臨困境,對此,廣州市玩具禮品行業協會秘書長王鐵則表示“情況沒有想象的那么糟”。
作為禮品業的風向標和晴雨表,“第17屆深圳春季禮品展”將于4月25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其規模和質量目前并未縮水,8.5萬平米的展廳被劃分為6大功能館,預計海內外參展廠商近3000家,到場觀眾逾12萬人次,主辦方勵展華博呼吁業界樹立信心,共渡危機。
“中國制造”的冰火兩重天
以圣誕季禮品為例,一方面,據國家海關統計,2008年1-10月,我國出口圣誕用品總額16.4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8.3%;另一方面,據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的資料顯示,10月份廣東圣誕用品出口額僅為0.98億美元,較2007年10月相比大幅下降22%。
全球70%的圣誕禮品在中國制造,上面兩組數據放映了中國禮品業的一個現狀,那就是整個行業仍在繼續增長,但增幅已明顯回落。在金融危機成本上升的負面影響下,禮品企業正在感受冰火兩重天的境遇,有的要破產清算,有的卻逆市上升,一位廣東中山的業內人士就表示“企業訂單很足,還要招聘更多的人手”。
這一點在08年的秋季廣交會和深圳禮品展上更為明顯,面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巨大挑戰,那些能夠自主創新和研發、自有品牌的企業相對受影響較小,而那些產品缺乏競爭力、低附加值的企業則在苦苦掙扎。有專家表示,“中國的禮品企業中,只有20%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其利潤高達30%;而80%的代工型企業,利潤只有5%到8%。”
金融海嘯是根導火線,有不少企業在放大創新不足、管理不善等弊端的同時,也加快了行業調整的步伐。中國禮品業經過三十年的沉淀,已形成了產業集群化、設施配套化和管理規劃化的競爭優勢,如能對以往短板加以改進,及時發掘國內及新興國際市場的潛力,中國制造仍會受全球青睞。
展會效應促行業備戰寒冬
目前,中小禮品玩具企業面臨很多難題,融資難需要政府大力扶持,而要解決開拓市場難和自主創新難則需展會發揮效應。
“節省成本,開拓國內市場,以展會帶動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力助禮品企業渡過難關,是新一屆深圳禮品展的重中之重。”據勵展華博董事長蔣承文介紹,這是該展會在發布新標識新品牌后的首次全新亮相,以服務為基本理念。
為攜手企業備戰寒冬,本屆深圳禮品展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創意文化禮品引領潮流,以中國禮品業TOP100貢獻獎為龍頭的優秀企業將攜新品登場,展出最具代表性的新產品;二是多元化開拓市場,除了幫外貿企業轉戰內地,還開通了中百協、王府井等百貨采購渠道,同時吸納更多元素以拓展禮品外延;三是推出綠色生活館、禮品小家電、創意家居用品的三大主題展,并組織多項行業交流活動。
同時,勵展華博展開多項增值服務,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幫助展商拓展業務,包括舉辦網上展覽會、贈送阿里巴巴網上旺鋪、全面營銷方式幫助展商在非展期進行推廣;全方位展示廠商形象、宣傳擁有自主產權的創意新品。為吸引更多觀眾到場,除開通預先登記免費參觀渠道外,勵展華博特開辟珠三角地區免費巴士接送、VIP區特色服務等。
“上海一家人”海創公社的理事徐曉告訴記者:“金融危機的影響在09年會更明顯,企業要內銷就得注重國內禮品的開發,從展會上收獲新的渠道和信息并開發新客戶是我們多年堅持參展的主要因素。”
蔣承文表示,“參加深圳展的廠商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我們能感受到企業抱團發展、實施變革和展示自我的意愿更加強烈了,因此,展會更應發揮整合行業資源的優勢,組織、引導、協調企業把握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