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金融海嘯所累,國內會展業也備受沖擊,展館面積縮水,參展人數下降,各大展覽館無疑都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蕭瑟經濟寒冬中,國內展覽館建設卻仍舊高歌猛進,是火?是雷?
“在一個城市舉辦會展,就如同一架飛機在城市上空撒錢?!边@是會展業界對展會最經典也是最美麗的詮釋?;跁箻I對城市經濟的巨大拉動作用,各地政府對會展業推崇備至,熱情有加。許多城市把會展業作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據統計,近幾年我國每年用于展館建設的投資超過40億元,會展經濟正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快速增長。
會展熱,引爆展館建設的熱潮
早在2003年“非典”過后,我國展館建設就曾有過一個高潮。當時,中國展覽館協會對全國的展覽館數量和面積進行統計。統計顯示,當時全國展覽場館158個。全國展覽館的室內展覽總面積為322萬平方米,室外展覽總面積221平方米。其室內展覽面積已開始超過展覽王國德國,2004年商務部同樣也對中國展覽業市場作了一次調查。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03年底,全國各地已建成展覽場館212個,分別2001年和2002增長81.20%和20.5%總建筑面積達601萬平方米,展覽面積251萬平方米,分別年增長了33.5%和39.6%,相比于2001年更是增長了131.8%和133%。同時,全國各地正在建設或規劃在3年內建成展覽場館的展覽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
盡管如此,此后幾年我國各地方展覽館的建設依舊豪情不減,幾乎每個省會城市和其他大中城市都在新建、擴建、改造展覽館,規模很大,速度也很快。比如投資50億元、建筑面積115萬平方米的成都新國際會展中心,建筑面積在總體上擴大5倍左右的沈陽國際會展中心2期工程,投資70多億元的武漢國際博覽中心都是不小的手筆。
據有關資料顯示,截止到2006年年底,全國(港澳臺除外)各類會展中心和展覽場館(不包括可用于展覽面積在2000平方米以下的會展中心和展覽場館)已達170家,可用于展覽的總面積高達537萬平方米,遠遠超過了展覽大國德國。
展館建設過熱也讓業界深為憂慮,2006年和2007年的場館建設速度曾經一度出現短暫放緩,但是,2008年新一輪的展館建設熱潮又風生水起,重拾升勢,不少新的展覽場館動工開建。
2008年1月,為了順應重慶的城市發展定位和目標,提升重慶在整個西南地區的影響力,重慶國際會展中心2期工程國際方案征集工作全面啟動。
2008年5月,總投資近20億的宜昌三峽國際會展中心綜合項目進入建設實施階段。
2008年7月,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的銀川國際會展中心,通過了質檢部門的初步驗收,并于同年8月開門迎客。
2008年9月,石家莊國際會展中心《規劃與建筑設計方案》正式開標,這標志著石家莊市國際會展中心項目開始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
2008年10月,第二屆海峽兩岸茶博會茶葉展館建設竣工,并如期交付使用。
??谟媱澰诿利惿承陆ㄒ蛔哂幸欢ㄒ幠5膰H會議展覽中心,并將它建成海口市標志性建筑物。
深圳機場附近擬建大型會展中心,該中心位于深圳機場附近,占地面積將達到100萬平方米左右。
昆明投資70億元建“世博會展城”??紤]到目前會展中心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昆明國際會展中心有限公司擬在昆明呈貢新城行政中心附近建“世博會展城”,預計總投資超過70億元。
與此同時,湖南籌建新會展中心擴建工程也提上議事日程。據長沙市會展辦主任杜中塔透露,湖南省正在積極籌劃新建更大規模的會展場所,目前已選址在長沙大河西先導區中的梅溪湖地域,先期建設規模將至少達到20萬平方米
南昌國際展覽中心斥資8000萬元擴容;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將成福州東部新城崛起的一座福州市地標性建筑;廣東興寧會展中心落成;福建南安將建會展中心;余姚中塑國際會展中心全新亮相……新一輪展館建設如火如荼。
在經濟危機席卷全球的特殊背景下,展會面積縮水,參展人數下降,展館受到的打擊也是顯而易見的。而展館建設卻高歌猛進,成為金融危機下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讓人歡喜,也讓人心憂。
紅色預警:展館經營將面臨更大困難
展館的急劇增加,雖然有效地化解了會展業發展的瓶頸,但同業的競爭也進入了白熱化。而與展覽場館面積急劇增長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近年來展覽場館總收入增長緩慢, 2001年以來,年降幅超過25%。
中國貿促會于2009年1月15日發布的《2008中國會展經濟發展報告》中稱,2009年我國展館建設步伐難以遏制,展館的經營將面臨更大困難。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王錦珍表示,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增長點,去年我國展覽業一如既往地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展覽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然而,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國展覽業的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好的傾向,特別是又一輪場館建設高潮的掀起將使得展館的經營面臨更大困難。
王錦珍提醒說,展館是因為展覽會的需要而興建的,展覽館的數量只有與展覽業的發展水平相適應,才可能取得良好的經營業績。在我國展館總量已經相對過剩的背景下,展覽場館建設的持續增多,必然會導致展館經營面臨更大困難,展館在總體上的閑置浪費現象將難以避免。
其實展覽場館利用率低在全國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對此,各展館只不過是心照不宣而已。在展館建設一派繁榮的背后,卻是一些展館的生計維艱。從沈陽2008年幾個展館的場館利用率可略見一斑。2008年沈陽市3大展覽場館共舉辦會展活動132個,其中沈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會展活動26個,遼寧工業展覽館舉辦會展活動62個,沈陽科學宮會展中心舉辦會展活動44個。每年10、11、12、1、2、這5個月場館基本處于閑置狀態,這種情況在展館位置較遠、展廳面積較大的沈陽國際會展中心更為突出,基本上在此期間展館經營處于停止狀態。如何提高場館利用率,特別是在冬季做到繼續接展,同時降低運營成本,是沈陽市場館經營的一大難題。
特別是那些“銜玉而生”的被賦予“地方標志性”建筑的展館,大手筆的投資換來的卻是展館使用率低,展館經營入不敷出,就連基本的維護經費都難以為繼。2003年南京國際會展中心也因無法維持不得不轉讓展館產權。海口會展中心更是一波三折。這個由當地政府投資建設的形象工程因生計維艱不得不拍賣。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2004年的??跁怪行呐馁u事件余波未平,就又傳來海口將再建新的展館和展館擴容的消息。與??跁怪行慕阱氤叩拿利惿?,另一個更大的會展中心已在規劃中。
在目前情況下,展館的日子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對于目前金融危機對展覽館經營方面的影響問題,廣州展覽行業資深人士表示:整個經濟形勢的惡劣,導致外向型企業經濟效益的減縮,這就大大地降低了企業參展的積極性,那么對于以這種類型展會為主的展覽館的影響肯定是很大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展覽面積出租率降低,攤位費方面的收益減少。而以工業類展會為主的展覽館,在目前的形勢下,也是不容樂觀的。
單就廣州幾大展覽館展覽項目數來分析,今年的形勢要比去年嚴峻: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琶洲展館)2008年共舉辦展覽項目52個,2009預計舉辦項目42個;廣州錦漢展覽中心2008年共舉辦展覽項目54個,2009預計舉辦項目25個;廣州保利世界貿易中心博覽館2008年共舉辦展覽項目4個,2009預計舉辦項目6個;廣州國際采購中心2008年共舉辦展覽項目5個,2009預計舉辦項目12個;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2009預計舉辦項目19個(含會議、展覽、演出)。
一線會展城市尚且如此,那么二三線會展城市的情況又是如何的呢?
深圳會展中心2008年近80個展覽項目,2009年則減少為52個,其中包括2個延期舉辦的展覽會,而在去年的展會排期上,我們并沒有見到延期的展會項目。
東莞國際會展中心2008年和2009年展覽項目數相差不大,但仔細比對就會發現,2008年6月的4個展覽會在2009年6月這個檔期消失了。
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佛山會展業的形勢十分嚴峻。佛山今年將舉辦各類會展30多場,場數比去年略有增長,但會展的總體規模將會有所減少,總收人預計比往年減少10%-15%。
盡管我們不能僅僅從展覽項目的數量來判斷該展覽館的經營情況,但這些數據卻顯示了一點:展覽行業大環境已經受到了影響,只不過有的展覽館顯得突出點,有的還看不到太突出的反差,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展覽館的日子相對很艱難。
而對于今年下半年的經營,業內人士表示并不樂觀,原因在于經濟形勢將會怎樣還不是很明朗,許多企業都在觀望:參展?不參展?而這種觀望將導致展覽公司的展覽面積縮水或展會延期,這直接對展覽館的經營造成影響。
“地標”之冕是光環還是十字架?
會展熱帶動了展覽館建設熱,動輒投資幾十億元建設上百萬平方米的展館已不鮮見。特別是很多地方政府“酷愛”將展館建設冠以地方標志性建筑。
??跁怪行木褪且粋€典型的例子。據了解,??跁怪行牡恼Q生緣起海南冬交會。2001年冬交會前夕,??跁怪行囊黄诠こ掏旯ね度胧褂谩6诖饲?,因為海南沒有大型展館,一年一度的冬交會只能“打一槍換一地”,開幕式甚至放到了馬路上,讓政府覺得很丟面子。于是海南省、海口市政府共同集資興建的大型現代化會展中心,海南國際會展中心的建成結束了海南冬交會“打游擊”的日子。但是,由海南省市兩級政府共同投資一個多億興建的海口會展中心,在給政府掙足了面子之后,很快就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會展中心1年承辦的大小展會也就10來次,其中還有一大部分是政府主導型展會。1年中大部分時間里,??跁怪行亩荚凇蔼毷乜辗俊?。展館每年上百萬元的維護費用,開始成為當地政府的一個沉重負擔。
2004年底,??趪Y委決定對外拍賣??跁怪行?,但是拍賣終因無人問津而流產。據??跁怪行慕洜I管理方的負責人透露,海口會展中心當時的利用率只有8%左右,即便是這樣的慘淡,也無法阻擋美麗沙規劃上馬更大的會展中心的沖動。此后,廈門、東莞和沈陽等都曾有過相似的經歷。一邊是展館盲目攀比建設過熱,一邊是租用率低,運營慘淡,展館建設過熱是不爭的事實。
業界人士都知道,展覽場館的折舊非常高,某種程度上講沒建成就開始賠錢了。目前我國展館的平均使用率還不到30%,但卻有至少30個城市提出要建設國際的、中國的、區域的會展中心。從世界展覽館建設的情況看,不管歐洲還是美國,他們雖然建筑風格不同,但都體現了實用的原則,而不是建一個很大的建筑放在那里讓人看。而我國許多地方在建設展館時不考慮展館的特性,而一味將其建成標志性建筑,這種建設結果往往會導致展館投資過大卻又不實用。在建設時大手筆投入,標志性建筑使建設成本加大,無形中也就加大了其經營和運轉的難度,使其經營和管理等各方面都面臨很大的壓力。
對于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形象工程展館來說,地標之冕其實就是一個沉重的十字架。
問展館:你有幾道“私房菜”?
其實轟轟烈烈建展館并非是出巨資買了個漂亮花瓶,然后擺放在顯眼的位置就可以了。展館的終極功能是吸引展會,通過出租場館實現贏利,展覽館贏利的關鍵是增加場地的使用率以及提高單位面積的出租金額。
許多地方在建設展館時,把展館看作一個自有產品,不考慮地域的布局情況。在建展館時是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一味要自己建展覽館,而且求大求全,卻很少考慮到周邊的會展資源。殊不知,一個城市會展業的發展至少要考慮到產業基礎、城市區位、經濟實力、資源優勢、與展覽相關的配套設施等7大成功要素。展覽場館的建設要站在全國的高度來看待區域經濟的特征,用以確定展覽館的布局。從這個基礎上再來根據區域經濟的特點,根據當地展覽市場的發展規律來研究展館建設的規模和特點。特別要考慮周邊的會展資源,比如長春國際會展中心就是依托長春本地豐富的會展資源。長春擁有4道展會的“私房菜”:一是汽車展,長春是全國著名的汽車生產基地。二是農業博覽會,吉林是個農業大省。第三是教育展覽會,長春是個大學城。第四是長春電影節。長春的展覽館建設是圍繞著區域經濟的特點來進行的,因此這樣的展館建成后即使沒有外來展會,也不會有生計之虞,自家的4盤私房菜完全可以讓自己溫飽無憂。大連也如此,像大連海洋博覽會、大連服裝節都是能夠讓自己豐衣足食的“私房菜”。而有些地方就不同了,建了一座展館只為了一兩個展會,一年當中只能飽餐一兩頓,常常是吃了上頓就不知明天到哪里找米下鍋了。因此,在建展館之初,首先盤點一下你自己是否也有幾道“私房菜”。
商務部商業改革發展司司長邸建凱認為,展館的建設不是越多越好,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豪華越好,關鍵是要適應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他還認為,各地政府首先要加強對會展業的認識,把握會展業的基本規律,要根據當地產業與市場的需要進行展館建設。從全國范圍看,會展需求旺盛的城市主要是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的展館供不應求。
業內專家認為,現在建館的速度超過了展覽發展的速度。一個地方發展會展經濟的因素比較多,如產業基礎、城市區位、經濟實力、資源優勢、與展覽相關的配套設施等,沒有哪一項能決定這個地方就能發展會展業。他認為,每一個會展城市的背景都有所不同,但根本規律是一樣的,一定要尊重這些規律,否則當地的會展業就發展不起來。
北京聯合大學會展研究所所長李智玲在談到這個問題時也認為,不少地方城市規劃不很合理,各地展館建設的發展很不平衡。有些地區密度過大,存在局部過剩,而有些地方展覽場地卻明顯不足,展館面積嚴重短缺。展館建設應針對市場需求。作為會展經濟的載體下展館的建設不能脫離展覽市場的需求。展館建設要接受多方面的專家論證。展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其設計和建設不僅要聽取會展專家的意見,更要綜合考慮經濟、建筑、社會、環境等各領域的專家的意見,最終確定展館的功能和特點。有關部門要建立城市會展中心規劃和建設的管理機制,避免重復建設,促進會展業健康發展。再則各地政府要充分考慮當地的財政能力,量力而行。否則很容易引發政府的“形象危機”。
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國內展館建設的“特立獨行”著實讓人歡喜。由于展館建設周期相對較長,那些已經開工的項目將繼續投資;另一方面,為刺激內需而掀起的新一輪政府投資中,不少地方政府有可能選擇將資金投向展館建設。因此展館建設無懼危機,但是展館因何而建,是否建得其所,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但是從目前看,因為金融危機,一些展會面積縮水,展商人數下降,展館所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在建展館時,全國各地是“你有,我有,全都有”,展館建設缺乏理性回歸,真正談及展館經營卻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