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25日,第十屆中國休閑服裝博覽會(CHCW2009)即將在沙溪舉行。
展會使命——集群經濟中的“橋梁”
“《紡織行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強調了紡織服裝產業的‘民生行業’地位,這是紡織服裝產業整體發展的機遇,其中也包括展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陳樹津在本屆休閑服裝博覽會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在陳樹津看來,“集群經濟”是中國紡織服裝工業的“主體經濟”。經過多年歷練的專業展會,對助推集群經濟發展“功不可沒”。
“我更愿意把走過十年的中國休閑服裝博覽會比作一座‘橋’。”說道,“它是連接生產企業與銷售終端的一座橋,是連接國內企業與海外市場的一座橋;是上游面料商與下游服裝生產商之間的橋,也是技術交流、傳播生活方式與時尚文化的一座橋。”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亦認為:休閑生活方式的內涵在變,相應地,對休閑服裝產業的需求也在變化,一個有魅力與有實力的展會,將會敏銳捕捉這些變化,并使之成為連接企業與市場的有力紐帶。
展會運作——第十年的“創新接力賽”
據本屆服博會組委會秘書長周尚謙介紹,本次服博會展館總體被劃分為服裝品牌區、服裝機械區和CAD區、面輔料區、品牌展銷區、設計創意區等。值得注意的是,品牌展示區展位達到了521個,比上屆增加170個,占展位面積的72%。參展品牌的數量提升,充分表明金融危機后品牌謀求復蘇的信心。
問題是,展會年年辦,走到第十年的中國沙溪休閑服裝博覽會,如何避免“十年之癢”,贏得持續動力呢?
抓住回暖復蘇的積極信號,從策展上加大務實創新的服務力度,成為了本屆服博會的主旋律。
據介紹,此次服博會的一大亮點在于:針對上下游產業鏈的不同節點,如面料開發企業群、貼牌加工制造企業群、市場零售品牌企業群、與沙溪企業有合作的品牌(國際、國內)企業群、設計師和設計公司群、紡織服裝機械企業群以及相關物流企業等進行布展,以名牌、名品、名師企業為中心,進行集中展示。
另據透露,“十個一”項目也將成為本屆服博會的一大看點。出版書籍、詩詞集、DVD、策劃系列報道、舉辦成果圖片展等舉措,將進一步提振沙溪服裝產業的信心,提升“休閑服裝名鎮”沙溪的公眾認知度。
展會背后——價值導向下的產業規劃
盡管一個成熟的展會將對產業的發展起重要作用,但是,展會背后依然繞不開理性的產業規劃。
在本次新聞發布會上,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馮煜榮遇到了這樣一個疑問:紡織服裝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是否會在騰籠換鳥的過程中發生萎縮?
顯然,馮煜榮并不認同這樣的擔憂。他表示:“量的萎縮”可能發生,但從‘價值總量’來看卻并非如此,沙溪休閑服裝產業集群的方向一定不是追求單純的數量增長,而是要追求質量增長,具體措施包括加快技術改造、加強質量控制體系建設、積極開拓市場,建立人才機制,吸引更多創意型設計師在沙溪設立設計工作室等。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新聞中心主任孫淮濱亦有同感。他認為,沙溪作為東部休閑服裝產業重鎮,升級是其“優化布局”的重要關節點,這其中包括向產業高附加值領域延伸。另外,應當注重整合國內外各種優勢資源,尋找時機,適時輸出加工貿易、品牌與展會。
另據廣東省服裝協會會長劉岳屏透露,目前廣東省服協和服裝研究設計中心正組織專家、學者編纂《沙溪鎮休閑服裝產業規劃白皮書》,以更好梳理沙溪休閑服裝未來的差異化定位與綜合競爭力規劃。據透露,目前,專家組已經進入實質調研期,9月上旬將展開第二輪調研。
數字說話
連續舉辦九屆的中國休閑服裝博覽會已累計簽訂投資貿易項目3989宗,成交額381億元,投資項目1470宗,投資額度突破142億元;共有30多萬采購商和130萬專業觀眾參展。
10年來,沙溪休閑服裝產業經過了“創業-創品牌-創名牌”的三個階段,先后培育了21家產值過億的紡織服裝企業,100多個國內外知名品牌,累計實現產值140億元,沙溪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鏈條完善的高度集約化的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