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型會展物資僅僅使用數天,就曇花一現,徹底變成了垃圾
展會撤展時,一把錘子“噼里啪啦”砸碎了拆不了搬不走的大型展臺布置,碎渣裝滿一車,運出去扔掉。北京市人大代表宋慰祖說,這種現象在會展不斷的北京,可說屢見不鮮。據他了解,目前搭建一個
會展上的噴繪布、背景板、展示臺、燈光布置,乃至展館外的道旗,都被叫做“會展景觀物資”。這些僅在展會上亮相數天的物資,何時不再是“一錘子”買賣?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能減少浪費,實現可循環利用?
記者調查:千億會展投資九成用于布展
近日,北京晨報記者和宋慰祖代表一起來到老國展,展館內正為一場大型展會而緊張布展,門右側搭建了一個木結構展棚,工人正在刷紅漆。“你看這些刷漆的、用木釘子的,不可拆卸不可回收,早晚都是垃圾。”宋代表感慨。
宋代表說,現在越是大型展覽,不可回收率越高。數字顯示,全國會展活動的所有投資每年支出達千億元以上,而其中90%都用于布展的設施設備。
布展企業:“展會剩余物資拉回去燒掉”
記者在老國展展館內徘徊時,被一個搭建成宏偉城堡狀的展區所吸引,從頗有氣勢的“城門”走進去,四面是“城墻”,展區的占地面積不小。
一群身穿工裝的工人正在忙碌施工。問及撤展后這些“城門”、“城墻”的去處,該布展公司工程部的負責人
在國家會議中心一個展館,一位女清潔工說,逢展會結束,時常能看到設展企業扔出來的金屬桿、大幅噴繪畫等“大型垃圾”。
回收公司:“90%展會想不到找我們”
“我們很愿意去收,可是很少有展會或者企業會聯系我們。”北京天龍天天潔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公司業務二部經理丁慶野說。
這家成立于上世紀50年代的公司是北京最早的回收公司之一,目前唯一和會展物資回收有關的業務是,把噴繪布回收來做自用的物流袋,用于裝其他廢品。“這在我們的業務里只占很小很小的部分。”丁慶野說。究其原因,他認為北京的展會雖然遍地都是,可90%以上都意識不到物資可以、應該回收。“展會上的公司、企業做東西的時候很貴,用完就扔了,不會特意為了百十來塊錢去找回收公司。”
丁慶野認為,展會物資回收的市場肯定很大,天天潔目前也在研究如何對偶然性相對較大的展會物資進行統一回收。但他也表示,作為產業鏈的前端,如果他們回收來廢品后,沒有下游的廠家可以送,也是枉然。“目前能利用噴繪塑料的廠子還沒有,所以我們只能做成回收袋自己用。”
代表觀點:后續利用亟待形成產業鏈
宋慰祖代表關注“會展景觀物資難回收”這一問題已久。他坦言,自己也曾組織和參加過許多展會,但有時只能眼睜睜看著展會物資一車車地變成垃圾,無計可施。
宋代表認為,要推動會展物資實現回收可利用,從設計、生產前端上,就對鋼木材料盡可能采用標準化、結構化,使其便于拆裝組合、重復利用。
對于實在避免不了的物資,比如會展必用的噴繪布,宋代表認為,要想辦法回收利用,但目前最困難的是缺少一個產業鏈。
他舉例說,PVC發泡板、金屬類材料可作為學校教學中的模型制作材料,但他和一些高校接觸后發現,老師們都很愿意用展會廢棄物資教學,可因缺乏產業鏈,離實現比較遙遠。
景觀旗幟:如畫面完整、畫質精美、易于攜帶,可直接作為紀念品贈送給嘉賓,也可作為手提袋、靠墊等紀念品在活動后在市場銷售。
鋁塑板:直接回收銷售,用于再次使用或回收鋁材。
部門回應:市商務委——目前缺乏相關規定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一直向展會主辦單位宣傳和建議,提倡在展會裝修過程中盡量使用金屬標準件展具以及其他可重復使用的裝飾物。”市商務委在答復代表建議中表示。但市商務委也坦言,由于沒有相關規定,實際效果不明顯。
市商務委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從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垃圾處理的角度,制定舉辦展會在材料使用、廢棄物處理等方面的規范和要求。市商務委同時表態,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與場館建立聯系,組織各區縣回收主體企業與其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