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展館平均使用率僅20%
近年來,隨著我國會展經濟的興起,不少城市都把舉辦展會視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并掀起建館熱,但隨之產生的“展館泡沫”卻不容忽視。有數據顯示,我國較有規模的展館超過230個,目前國內展館的平均使用率為20%左右,僅為展覽業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一,約90%以上的新建展館處于虧損狀態。
現狀:個別展館一年只辦一次展
據了解,目前全國部分展館的使用率不足20%,“太空館”現象比比皆是。如廈門國際會展中心今年全年使用率17.81%;南寧國際會展中心使用率僅15.61%。更有甚者,一個展館一年只辦一場展會。據報道,以山東農產品展示交易中心主為例,該館主要是為舉辦青島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而設置,每年只舉辦這一次專業展會。
廣州的展館使用率雖然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也有一大批展館在虧損附近徘徊。廣州在2008年便已舉辦超過288場次展覽,累計展覽面積達378萬平方米,在廣交會的巨大影響下,琶洲一帶的展館如雨后春筍般冒起。但是,展會資源并不足以填滿展館的需求,廣交會一結束,多數展館又恢復冷清。
據統計,展覽面積約為10萬平方米的保利世界貿易中心博覽館2009年使用天數僅占全年的26.58%。而作為廣交會的舉辦地琶洲國際會展中心,具備超過120萬平方米的展出面積,全年展覽數目50多個,使用天數占全年的73.15%,看似使用天數較多,但因其展館面積大,多數展會僅利用其不到十分之一的面積。以辦公商用為主、展覽為輔的中洲中心,全年使用率只有7.40%。還有更多展館,長年處于空置狀態,僅依靠零星數個小展會支撐。位于市中心展館面積23000平方米的錦漢展覽中心,今年舉辦超過50場展覽,使用天數達到全年的70.41%,成為廣州展館中發展得最好的一家。
有專家指出,若一個展覽中心的利用率達到70%,場租收入占總收入的50%,它的經濟效益就處在良好的狀態。按照這些標準來看,這些展館的發展狀態都是不合格的。
會展業內人士梁文指出,“會展經濟熱”的直接惡果已逐漸顯露出來:一方面是展覽館大干快上,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上展覽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另一方面新建的大量展覽館因使用率低而一籌莫展。
原因:“太空館”源自建館熱
業內人士稱,“太空館”主要源自近些年的建館熱,展館投資建設前期市場調研工作準備不充分。當前,展館建設盲目跟風追求規模、豪華,不考慮該地的經濟特點及優勢,有些展館在投資建設前對以后要舉辦的展會沒有明確的定位。建成之后,展館在運營過程中又出現后期管理不善或運作不當等問題。
“在一個地方展館建得太多了,超出了它的需求,就如經濟學里的‘路燈原理’指出的那樣,當一條街道的路燈夠用了,再增加一盞就是浪費。”梁文表示。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沈丹陽也表示,有些展覽場館在展館建設上缺乏長遠規劃、合理布局和科學決策,忽略市場需求,引致重復建設嚴重。
展覽市場容量小也是展館閑置的另一個原因。梁文表示,當一個地方的展覽市場容量很小時,即使那里只有一個展館,它的空置率也會很高。
此外,沈丹陽還稱,部分地方政府把展館當成了“標志性”建筑來建設,上升到政績工程的高度,經營入不敷出,造成很大浪費。
國內部分展館年內使用情況
展館 辦展次數(次) 使用天數(天) 全年使用比例
保利世界貿易中心博覽館 18 61 26.58%
錦漢展覽中心 50 157 70.41%
琶洲國際會展中心 54 159 73.15%
深圳會展 63 173 81.92%
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 20 62 27.95%
東莞國際會展 14 62 24.66%
南寧國際會展中心 11 57 15.61%
蘇州國際博覽中心 19 55 15.06%
廈門國際會展中心 13 39 17.81%
(注:已含每次2 天的布展期;以上數據根據公開信息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