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會展讓大家“煩”的原因有不少,多而雜成了這其中比較核心的兩點。說話到了年底,各個行業都要有個年終總結,今年的動漫產業有這樣幾個不得不提的關鍵詞:產業化、票房、原創、會展。放在最后出場的“會展”無疑有著最大的影響力,同時卻也是讓行業同仁最糾結的一件煩心事。
動漫會展讓大家“煩”的原因有不少,多而雜成了這其中比較核心的兩點。
先說說這“多”。國內目前每年舉辦動漫會展的數量之多讓不少動漫產業的傳統強國咋舌。據了解,僅前三季度國內各種級別的動漫會展平均下來能夠達到每周一個,這還沒有算上到了年底如潮的各種大小活動。且不提如此數量巨大的會展能夠為行業真正創造多少經濟利益,單是我們在現場看到的景象就已經足夠參展商頭疼的了。外行看來會展現場人潮涌動,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賣玩具的參展商們一定是樂不可支了,但其實,行業會展的意義絕不應停留在這個層面。三五天的展覽,現場銷售再好,給企業的也只是一時的蠅頭小利,而行業上下游企業的交流、互動、聯姻才應是企業參展的根本出發點。
再談談這“雜”。一年到頭沒間斷過的動漫會展有不少都冠著“首屆”的名號,極盡宣傳之能事,讓不明就里的企業和動漫愛好者看的血脈噴張躍躍欲試。而轉年再看,不少“首屆”已經就此夭折,沒了“二屆”。如果不是那么嚴苛地看待這件事,我們可以理解為行業的發展需要促生更多新的會展,但避而不談這其中過于泛濫的辦展規劃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態度。動漫行業的會展有多少在打游擊戰,有多少撈一筆就鳥槍換炮我們都無從統計,但這樣的散兵游勇一定存在而且不在少數。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有需求,大型會展既能宣傳城市形象又能拉動當地經濟,再加上眼下主辦會展的門檻越來越低,“雜”也就是難于避免的一件事了。
談動漫總會提到產業上下游的聯動,其實好的會展就是這樣一個平臺,對推動產業鏈的形成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只可惜國內目前的動漫會展捂不暖外冷內熱的動漫產業,雖然談不上勞民傷財,但長此以往怕是距離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