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銀川國際會展中心,門庭冷落,與幾個月前紅色大拱門聳立,彩帶、彩球高掛,人員穿梭往來的熱鬧盛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新年第一天,記者在銀川國際會展中心看到,從A館到E館,全部大門緊閉,只有設在A館的羽毛球室開了一道小門。透過展館的玻璃門看到,布展用的設備和椅子整齊地碼放在墻邊,空蕩蕩的展館里尋不到一個人影。倒是展館外,3位曬太陽的老者隨意的聊天聲,給靜寂的展館平添了些許生氣。
偌大的展館從前一陣的鬧如集市到現今的門可羅雀,恍若眨眼間變了模樣。難道進入冬季,會展中心也需要“冬眠”嗎?
A 開支增大,不得已“冬眠”
據銀川國際會展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這里自去年11月中旬后,就再沒舉辦過任何會展。因為一次展覽會是涉及展館經營商、組展商、配套服務供應商、參展商、觀眾等眾多利益關系的經濟活動。天氣轉冷后,觀眾自然會減少,而展覽會各舉辦方也要考慮自己的收益成本。拿參展商來說,通常參加一個展會,一個團隊來的人員少則七八人,多則二三十人,以每人平均5000元花費計算,加上展位費十幾萬元到二十多萬元,參展商要算自己的經濟效益。另外,會展中心場館設計先天不足,冬季因屋頂太高保溫性能差,使維護運營成本加大,局限了場館的市場適應性,導致展廳空置率過高,展館這才不得已關門。
B 周邊設施滯后 影響會展業發展
對于這樣的現象,這位工作人員介紹,全國很多展館都是如此,特別是北方城市顯得尤為突出。目前全國3萬平方米以上的展館近250個,95%存在空置率高,經營舉步維艱。
對于銀川國際會展中心主任趙向陽來說,這個“冬眠”期他不敢有絲毫懈怠,“過去的寧夏展覽館是坐店經營,只承接展覽,而現在的銀川國際會展中心無論從體量、面積和規模上都是超前的,我們要利用多種渠道開展對外宣傳和招展工作,擴大銀川國際會展中心的知名度,提高會展中心場館利用率,我們的壓力很大。”
據了解,銀川國際會展中心規劃占地面積15.9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約22萬平方米。其中展覽中心建筑面積8.25萬平方米,設計1750個國際標準展位(
C 為寧夏會展經濟提供硬件平臺
寧夏能源協會會展部主任劉毅從事會展工作已有5年了。自2005年在寧夏展覽館參與舉辦第一屆能源博覽會起,他至今已連續參與舉辦了5屆展會。
回憶自己辦展會的經歷,劉毅說,建于20世紀80年代的寧夏展覽館設施陳舊,場地面積小,只能提供國際標準展位210個,根本無法滿足展會的需要。第一屆能源博覽會在寧夏展覽館舉辦后,由于場地問題,不得已將第二屆挪到寧東露天舉辦,可吃飯和住宿無法解決,使第三屆不得不又返回展覽館舉辦,直到2008年銀川國際會展中心建成,能源博覽會才正式有了舉辦會展的場館??梢哉f,在寧夏展覽館辦的會展多為產品展示和銷售,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會展。劉毅說,真正的會展除表面的產品展示和銷售外,更主要的是供需各方溝通信息,互利合作。從這點來說,寧夏會展經濟從無到有,銀川國際會展中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硬件平臺。拿2009年第五屆能源博覽會說,95%的參展商都來自區外,而且世界500強企業來了十多家,國內500強企業來了三十多家,租用場地近3萬平米,會展期間一些大的跨國公司直接與寧東基地達成了意向投資,這在過去是從來沒有的。
自治區輕紡工業局羊絨產業發展處處長吳希林也深有同感。他說,2006年在寧夏展覽館舉辦的第一屆羊絨博覽會,只有區內幾十家企業參展,而到了今年的第三屆羊絨博覽會就有全國22個省市區的223家企業參展。過去,受場地限制,人家外地企業根本不愿來,現在不僅來了,還有十幾家外地企業主動要求參觀羊絨工業園。過去,企業參加展會僅僅是賣產品,現在僅展會期間企業達成的各種交流合作意向就達千萬余元。尤其是寧夏企業借展會帶來了多個合作機遇,以匯川來說,僅展會期間就零售服裝100多萬元,簽訂供貨合同300余萬元,VIP個性化訂制100多套,還與內蒙古、北京、陜西、新疆、甘肅、山西等多個省區市達成產品代售協議。
D 寧夏會展經濟還需培育
盡管如此,劉毅認為,寧夏會展經濟還是非常脆弱的,就像一個剛剛萌芽的小苗,根本經不起任何風吹浪打。我們與同為西部的展會城市西安沒法比,與成都更無法比。成都每年舉辦的會展有280多個,拉動經濟200多億元。而寧夏的很多展會根本沒有“經濟”可言,政府辦會成為“主角”,政府補貼,展位贈送,就連一些行業展會,也存在行政干預。寧夏能源博覽會作為一個已培育了5年的市場化運作展會,在全國能源行業已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僅次于北京舉辦的國際性同類展會,時至今日,也不過稍有盈余。
E 還沒有規范行業的規章制度
趙向陽說:“會展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方向標、晴雨表,100畝會展場館的作用不是100畝房地產能帶來的。南方500公里半徑內通常有七八個展館,而我們只有一個,寧夏發展會展經濟有區位優勢、輻射優勢、產業優勢等,銀川有條件發展成為西部重要的展會城市。”
趙向陽告訴記者,目前政府、企業和社會團體是辦展會的主體,有國內資深專家認為,西部城市的展會路子是3、2、1結構,即:當地媒體、協會自辦占3;政府主辦占2;巡展占1。而在未來3年內,政府還得作為辦展主體來推動會展業發展。作為正值培育成長階段的寧夏會展業來說,到現在還沒有一部促進產業發展的政策以及規范行業發展的規章制度。雖然自治區和銀川市都相繼成立了會展行業協會,但其促進信息交流共享,加強業內協調,規范行業秩序等方面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會展業較發達的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有政府主導的行業主管部門來管理和指導會展行業工作,寧夏會展業也急需這樣一個部門來規范行業發展,避免惡性競爭。
F 要做強需引進國內知名會展企業
銀川市發改委從事宏觀經濟研究的王宇博士認為,我國會展經濟與發達國家相比,還處在初級階段。當前,寧夏會展業發展剛剛起步,畢竟還不成熟,政府推動是必要的。因為在起步階段,任何新興產業的發展都需要強有力的推動,在這方面政府調動資源的能力很強,而本地企業調動資源的能力有限,外地企業則“水土不服”,作為民間力量的協會也無力為之。但隨著業態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政府就應淡出,由企業替代政府的角色。因為在這一階段,政府對市場的敏感程度趕不上企業,如果政府還來決定企業的事情,就會好心辦壞事。現在,銀川市政府對會展業發展還是比較重視的,但到現在還沒承辦到“國”字號展,以目前銀川的資源來看,要使會展業有大的推動,就得引進人才,引進國內著名的會展企業。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雖然寧夏目前會展行業協會成員單位達150多家,但真正做會展的不過兩三家,會展專業人才不超過30人。趙向陽認為,一個城市既然建立了會展中心,把會展業作為重要產業來發展,就不能僅僅依靠一兩個大型展會,而應培育一批展會,形成展會集群效應和規模效應,并從中培育發展出真正成功的品牌展會,才能帶動和促進地方會展經濟的發展。
何為會展經濟
和傳統的商品銷售不一樣,會展為企業開展營銷活動提供了一個供需雙方直接交流對話的平臺。一方面,企業通過參加會議和展覽,可以及時、準確、低成本地獲取各種有效信息。然后,根據這些信息,實施恰當的市場營銷組合策略。另一方面,企業在展覽會上通過產品尤其是新產品展示,可以誘導甚至創造消費者的需求。而且會展還可以帶動交通、旅游、餐飲、住宿、通信、廣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被譽為“空中撒錢機”和“現代城市的面包”。我國會展業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迅速發展。近年來,其業務以年均近20%的速度遞增,已形成以北京、上海、廣州、大連、成都5大會展城市為中心的“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東北、中西部”5個會展經濟產業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