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22日,適逢農歷新春,一年一度的電氣行業盛會——第十屆中國電器文化節暨國際電工產品博覽會在浙江樂清柳市鎮展覽廣場舉行。
作為目前國內電器行業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展會之一,中國電器文化節已走過了十年的風雨歷程,依托柳市遍布全國的營銷網絡和最大電器出口基地的優勢,以高效、優質的服務,一次又一次為中國電器企業構建交流合作、尋求代理和洽談貿易的平臺。
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主題的第十屆電器文化節暨國際電工產品博覽會吸引了500余家企業參展,設計國際標準展位達1600多個,參展產品涉及高低壓電氣、變壓器、儀器儀表、成套設備、電線電纜、電子元件等6000多個種類、20000多個規格的電器精品。一些高科技、新能源產品成為本屆電器文化節的一大亮點。
率先走出危機陰影
“雖然受到金融風暴的沖擊,但電器文化節能夠繼續順利舉辦,進一步顯示了中國電器之都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邢玉久在本屆電器文化節開幕式上表示。
事實上,作為歷屆中國電器文化節的舉辦地,溫州柳市被譽為中國低壓電器之都,有著亞洲最大的電氣產業帶優勢和中國最大的電氣市場營銷優勢。從產業優勢來看,中國電器之都現有30多家電氣企業集團、數千家生產企業,是中國生產規模最大、市場占有率最高、產品種類最齊全的工業電器生產基地;就營銷優勢而言,中國電器之都也是全國電氣最大的集散中心,從事市場營銷的人員達20萬人,在全國各地設立了上萬家銷售公司,低壓電氣產銷量占全國60%。雄厚的產業優勢及遍布全國各地的營銷網絡,構筑了中國電器文化節獨特的魅力。
然而,受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持續低迷,中國低壓電器之都許多外向型加工企業受到較大沖擊,但是各企業通過尋求同行合作、邊緣行業合作以及多方合作,不斷增強企業活力和戰斗力,各自充分發揮優勢,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整體創新能力,促進產品升級和技術創新,鞏固和拓展市場空間。同時提高集約程度,提高產品與產業層次,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實現資源共享、項目聯營、產品互補和技術互換等,共同應對危機。
作為柳市電器行業的領軍企業,正泰集團無疑是擺脫經濟寒流的先行者。在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看來,2009年,正泰積極利用全球金融危機所產生的倒逼壓力,抓緊產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全力打造出一條全產業鏈服務,并成功上市。與此同時,低壓電器之都還有很多企業選擇了由“傳統電氣制造業”向“節能環保新能源產業”轉型來增強企業競爭力,如東盟電氣、鴻寶集團等。
中小企業積極參與
借助前九屆積淀形成的文化底蘊和成功經驗,本屆電器文化節進一步圍繞柳市乃至樂清的電器產業,立足于為廣大中小企業服務的宗旨,集貿易洽談、投資合作、產品采購、專家論壇于一體,進一步展示先進電器產品、推廣應用高新技術、促進電器產品出口和招商引資,為電器制造商及代理商提供一個相互溝通、交流合作的平臺,努力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動力,促進企業產品快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據悉,除了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和照顧外,樂清市人民政府還對此次文化節組委會出資補助,以確保電器文化節的順利召開并提升中國電器文化節的品牌形象和影響,并且通過財政撥款補助及形象宣傳等方式扶持中小企業成長。
據第十屆中國電器文化節總指揮、人民電器集團董事長鄭元豹介紹,“本屆電器文化節正逢十周年大慶,與以往九屆展會相比,本屆展會體現出的亮點更多。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參展積極性更高。”他強調,以前展位需要大力招商,現在是供不應求,企業文化的氛圍更濃,展示的產品技術含量更高,轉型升級的企業也明顯增多。
今年是實現國民經濟“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面向“十二五”規劃的過度,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轉變生產方式成為電器行業發展的重心和主要方向,與此同時,電工行業面臨著加強第二輪的“城網”改造和“農網”建設以及智能電網建設的大好形勢。
“通過五六年的努力也就是在十二五期間,要使我們電器行業有一個新的發展,上一個新的臺階,尤其是產品的技術含量等方面,要在向世界強國邁進途中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這個方向上溫州柳市要敢為人先,帶頭為行業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在全國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邢玉久對電器之都的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