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烏, 2010年至少舉辦了33場國內大型展覽,而展會活動超過100場,義烏會展業的規模和發展速度儼然超乎了所有參與者的想象。在這次會展業的新浪潮中,從杭州來義烏尋找機會的涂如明成為其中的幸運者,他所領導的杭州創杰展覽公司成為義烏當地最大的非國有展會舉辦單位,在義烏會展業中扛起行業大旗。
回望八年義烏創業路,涂如明認為,義烏城市的開放與不排外,進步與不懈怠,適合更多人來此成就自己,恰逢“國家綜合貿易改革試點”的新機遇,他堅信,義烏會展業還有機會。
2009年,涂如明把一蹶不振、幾近停辦的機械展再次帶到義烏,一舉把展會規模做到近1000個展位數。3天展覽期間,當地一把手領導2天來現場調研,所折射的信號被涂如明敏銳地察覺到義烏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前景。
最新消息,作為中國第三大展會,中國義烏小商品博覽會首次將機械展納入展會體系,也預示著有關機械制造行業新一輪的商機已經浮現。
“我希望通過展會的平臺,能把國內機械行業的生產、銷售、原材料市場等整條產業鏈串聯起來,形成‘十二五’期間義烏新的經濟增長極。”涂如明把展會與當地經濟戰略布局進行緊密相連、分析,細化展務工作,優化展覽服務質量,沉淀了一部分優質客戶,把會展業打造成了相關行業信息交流的首選平臺。
據悉,隨著杭州叉車、娃哈哈模具、錢江集團等杭州企業首次試水義烏市場成功之后,義烏機械展成為全國各地相關企業進入義烏、眺望世界的重要窗口。
此外,涂如明分析認為,當下義烏的用工矛盾持續存在,義烏企業機械化的程度或將在短期內快速提升,這種倒逼機制也將打開新的機械行業市場局面。有數據顯示,義烏的模具、泵閥銷售量與溫嶺、臺州等生產基地的總量旗鼓相當,這表明,工業設備、器械行業有望在近期義烏會展市場中被培育和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