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過境遷的“無煙工業”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第二產業(如鋼鐵、煤炭、電力、機械制造等)在生產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資源,一方面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甚至枯竭,另一方面由于產生大量廢水、廢氣和廢渣,使環境、生態受到無法彌補的傷害與破壞,最終嚴重制約了各國經濟的良性發展,進而危及了人類的生存。“無煙工業”,正是人類在吞咽了破壞環境的苦果,充分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之后,為了區別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而提出和倡導的,是指那些發展過程中不需要生產性原材料、燃料及動力的投入,無污染、投資少、見效快、高收益,被公認為前景輝煌的第三產業(如旅游業、金融業、文化傳播業、IT業等),在追求速度與效益的當今社會,它經常見諸于各級政府報告和各類媒體。會展業由于服務于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特性以及對交通、商業購物、餐飲、住宿、娛樂、通訊、廣告、旅游、印刷、房地產等眾多行業的直接或間接的刺激和拉動作用,一直是“無煙工業”的重要代表,是政府官員眼中經濟增長的亮點,也是各種教材中引以為傲的標題內容。
然而,“無煙工業”真的無“煙”嗎?會展業真的潔凈嗎?
以冒不冒煙作為衡量是否環保的標志,或許只是人們為了形象地區別污染行業與綠色環保行業,便于宣傳和推廣,在環保意識剛剛萌芽之時,人們這樣理解尚且情有可原,隨著人們對環保理念的深入解讀以及評價標準的提高,依然如此進行理解和劃分,就顯得過于簡單和片面了,而當年的許多“無煙工業”,例如旅游業、IT業,其污染和破壞環境的現象也被頻頻曝光,引發了人們對“無煙工業”的再思考,當我們以新的眼光和標準去審視和界定這些行業的時候,發現“無煙工業”也四處冒“煙”了,會展業也不例外。
長期以來,我們陶醉于會展業與其他行業1:10甚至更高的聯動效應以及由此形成的可觀的投入產出比,在亮麗的經濟數據以及龐大的經濟效益面前,會展業的投入以及中間產生的浪費都會顯得微不足道。當各級官員以及普通觀眾徜徉在絢麗多彩的展場,面露興奮和喜悅的時候,根本無法想象在開展前和閉展后的同一個地點,卻是烏煙瘴氣、垃圾遍地、氣味刺鼻的另一番景象,而這正是我國會展業的一個真實的寫照,每天都在不同的城市和展館上演,并且已經持續了許多年。據不完全的調查,在展示公司設計搭建的展位中,多達50%-80%的材料,在展會閉幕的那一刻就都變成了一文不值的垃圾,不僅浪費驚人,而且在焚燒等處理過程中,對環境產生了巨大的破壞,同時,施工過程中各種膠類散發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質,也無時無刻不侵害著施工人員以及觀眾的身體健康。在各級政府大力發展會展業,興建各種現代化的展示場館的時候,殊不知,在這些場館中正在和將要進行著違背科學的活動。面對如此巨大的人、財、物的浪費以及如此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我們又怎能問心無愧地大談“無煙工業”呢?
設計教育的“消防”作用
多年來,無論是國家對會展業所投入的各種支持經費、建設經費還是各參展企業的參展經費都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各展示設計制作公司選擇的材料也越來越高檔,制作的設備也有了很大的升級,但是,材料浪費的現象以及污染的問題卻日趨嚴重,在國家大力倡導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的今天,從行業內外全方位多角度地診治會展業中的種種冒“煙”問題,已變得迫在眉睫。
浪費以及污染問題,表面上看暴露的都是材料問題,而實際上卻存在著深層次的問題,正是這些潛在的問題,制約和影響著會展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治標必須治本,而設計教育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1、建立整體的設計觀和價值觀。
設計師是展會的靈魂,設計師的眼界、態度和能力是衡量展會創新與否、成功與否、精彩與否的關鍵,而對于設計師的培養和教育,全國各專業設計院校責無旁貸,然而在許多設計院校,在“授人以魚”和“授之以漁”的問題上并非十分清楚,課程的設置往往重技術,輕思想,“展示設計概論”等同于“展示設計史”,枯燥乏味的名詞解釋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其正確地全面地理解和認識展示的本質,了解會展業的行業特征,更無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沒有宏觀的健康的設計觀念和價值觀念的引導,其視野必定是狹隘的,創新也必然是有限的。
在當前的展示設計中,設計方案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原因在于:對于一個剛參加工作的毫無經驗的學生來說,各展會上中標的得到本公司老總認可以及參展企業好評的設計就是學習的榜樣,然而商業上的成功未必就是設計上的成功;而對于在展示設計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設計師而言,因為積累了很多的方案以及應對客戶的經驗,形成了一定的套路與模式,以不變應萬變,駕輕就熟,游刃有余。
專業院校的職責是培養優秀的設計師,而不是優秀的電腦操作員,兩者的差別就在于前者具有獨立的活躍的思想和正確的判斷能力。設計師的能力高低,充分體現在他能否能夠深刻理解了展示主題的本質內涵并從中尋找異乎尋常的解決途徑,上海世博會中的英國館,設計師的思維完全超越了傳統的模式,因此無論是選材和是整體形態,必然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只有來自內核的創新,才能產生心靈的震顫。
2、尊重材料,合理地選擇材料。
著名建筑設計師賴特曾經說過:“每一種材料有自己的語言……每一種材料有自己的故事,”“對于創造性的藝術家來說,每一種材料有它自己的信息,有它自己的歌。”當前會展業中出現許多材料使用中的亂象,但這些問題并不在于材料本身,而在于選擇材料的人,世界上的材料成千上萬,然而用在展會上的材料卻寥寥無幾,這只能充分地暴露出展示設計師對材料缺乏足夠的尊重和了解,簡單地以價格來衡量和取舍材料,屏蔽了許多優質環保富有特色的材料,此外,人云亦云,使用大眾化的材料不會有風險,缺乏創新意識。材料是設計師的語言,設計師只有正確地認識材料的特性,根據設計的目的合理地選擇材料,才能彰顯材料的獨特魅力,才能真正去感染觀眾。
3、幫助設計師建立無為的意識。
會展業是一種特殊的服務模式,其行業特性決定了形式必須服從于內容,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在教學中往往會放大設計師個人的主體意識,把課題當成自己的個人作品,而這種意識被帶到行業內的結果,就是設計師無端地堆砌了許多價格高昂的材料,產生了許多夸張的造型,大量地設置與主題無關的燈光,盲目地追求高、大、亮、酷、炫,把專業性的展會變成個人的秀場。對于一個有責任的設計師來說,應該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站在客戶、主題內容和觀眾的角度,合理地配置各種資源,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確保信息的有效傳播,給觀眾更多遐想的空間。
總結
會展業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晴雨表,直接反映了這個國家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活躍程度,改革開放30年來,寬松的政治環境、強勁的經濟增長、蓬勃發展的文化都為我國的會展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無論是展館的數量和面積還是展會的數量和規模等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園博會等一系列世界級盛會以及建國60周年等慶典活動的相繼舉辦,不僅一次次將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和諧、科學發展的國家理念、輝煌的建設成就、開放、自信的國家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聚焦全球的目光,贏得各國的理解、尊重,同時也為我國的會展業提供了難得的展示和檢視自身的機會,尤其是世博會的舉辦,不僅使業內人員有了一個不出國門學習的良好機會,也使我們的政府官員、普通百姓都近距離地感受展示的魅力,成為普及、體驗和了解展示知識的理想的課堂。應該說,目前是我國會展業的最佳發展時期,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全社會對會展業的關注熱情,將業內存在的問題充分地梳理,積極地尋找相關的解決途徑,使我國的會展業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