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倡導更具品牌內涵的展示推廣,我們提倡更高層次的專業精神,
我們期待更專業的低分貝“靜車展”,我們大聲呼吁——
兩個比肩相鄰的觀眾在某款新車展臺前比劃著,面紅耳赤,高聲重復著一句誰也沒聽清的話,臺上正勁歌熱舞;銷售員一手拿手機,一手捂著耳朵,匆匆向展館門口走去,“什么?哪位?哪一款?麻煩您大點聲!”;進了某頂級品牌的VIP休息室,關上隔音門的瞬間,參加發布會后專訪的媒體集體深吁一口氣齊聲道“簡直鬧死了!”……業內人士看了可能會會心一笑,因為以上并非記者杜撰的情景劇,乃是每年一度大家都在遭遇的真實現狀。
為什么不對車展噪音說NO?距離今年的大連國際車展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信周刊·汽車》向參展商誠摯發出“靜車展”倡議——恪守展會音量要求,拒絕參展噪音,進行更具品牌內涵的展示推廣。我們相信,如果每位參展商都本著更高層次的專業精神參展,積極配合展會主辦方的合理有效組織,輔以技術保障,就可以改變現狀!
很多專業媒體在評論國內車展時,除了車型,組織等因素,詬病最大的就是展會的噪音問題。從另一個角度看,噪音污染也多是出于“黔驢技窮”——僅有的推廣手段就是動感音樂、快節奏開場熱舞和反復高聲廣告轟炸。更可怕的是,認為“現場火爆”就是達到了宣傳效果!這不應是我們集體默認的“中國特色”。
經常參加世界頂級車展的業內人士馬先生對記者的看法深表贊同。他說,“在日內瓦車展采訪,感覺不到任何的吵鬧。現場顯得非常有序,各種車輛按照型號分別停在不同的停車區域,警察疏導得力。展臺上很少看到衣著暴露、濃妝艷抹的車模,更沒有震耳欲聾的音樂和聲嘶力竭的叫喊。展廳中所用的木地板等裝飾材料非常環保,聞不到刺激氣味。來自全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記者,很有秩序地憑名片、記者證領取廠商的參展資料,寬松的空間使得人們不必扎堆,‘一米線’也不是什么奢望。國內車展喜歡用勁歌熱舞來制造聲勢,不僅有媚俗之嫌,而且效果往往適得其反。趕走了專業觀眾,留不住買車的消費者,實則舍本逐末之舉。車商們千萬別低估了觀眾的品位和鑒賞力,很多觀眾早已從看車、買車提升到品車、賞車的層面,人們更希望在一種優雅專業的氛圍中享受汽車盛宴。”
我們期待的是,減噪應成為參展商自覺的環保行為,而這種自覺行為所依托的便是中國汽車業文化內涵的豐富和提升。安靜是珍貴的。多少人希望“偷得浮生半日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無非是表達了一種對安靜閑適的渴望與尋覓。設想一下,炎炎夏日,大家在涼爽的展會現場賞車,現場可以聽見若有若無的背景音樂,專業銷售顧問與您面對面地介紹車型……不好嗎?
專業精神、有效組織、技術保障,這是我們所期待的,更是觀眾歡迎的回歸本質的車展。一個安靜、優雅、專業、國際化的車展,將會是每一個擁有她的城市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