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擦拭針頭上的污漬,隨手拿棉花止血……10月23日,沈陽科學宮舉辦第20屆亞太美容養生用品博覽會,一些參展商直接把參展檔口改成“手術室”,為體驗者這樣做起“漂唇”手術,衛生情況堪憂。
當日下午3時許,展會已接近尾聲,展品大多與美容養生用品有關。
在一家不足十平方米的檔口里,擺了兩張床,幾瓶開封的化妝品,幾把美容器具、瓶瓶罐罐用來紋繡的顏料。
一名女子正準備給顧客“漂唇”。女子用美容筆在顧客的嘴唇處畫出輪廓,然后讓顧客對著鏡子看弧度是否合適。經過一番“設計”后,手術正式開始。
女子從一個小紙袋里拿出一根針,安裝在一個圓珠筆模樣的儀器上,又從另外一個塑料袋里拿出一個塑料帽套在針外面,這就是用來漂唇的工具,整個過程并沒有給藥盒和針頭消毒,反而還用手擦拭針頭上的污漬。
不一會,躺在床上的顧客嘴唇開始出血,表情十分痛苦,女子隨手拿起一塊棉花為其止血,手術還沒完全結束,該名顧客的上下嘴唇都腫了起來,女子解釋說“這是正常情況”。
此時一對母女剛巧經過,“媽媽,我害怕”,小女孩看到眼前的狀況一下子躲到媽媽身后。
為了打破尷尬的局面,站在一旁的女孩說,“這個老師都做了很多年了,技術過硬,我們不少老客戶都做過。”女孩告訴記者,今天老師親臨現場,價格優惠,像這樣的漂唇手術只收300元,平時的話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
組委會:“聲音太吵”掛電話
在展會上進行整形手術,這種行為是否符合規定?公共場所手術衛生條件是否達標?記者電話聯系了該展會的組委會,一位姓李的女士在電話中表示“可以在現場進行以上行為”,記者追問衛生條件是否達標,對方以“聲音太吵”為由,掛斷電話。
專家:從用品到操作全違規
多家正規美容整形機構的專家表示,在類似的美容整形過程中,所有接觸到顧客皮膚的器具都要進行消毒處理,針片應保證一人一針,采用一次性的消毒滅菌用品防止交叉感染。因為外界有各種各樣致病和有害的微生物,一定要保持操作環境的潔凈與衛生、空氣流通。美容師還應對手進行清潔,然后戴上無菌手套。經消毒無菌的物品或手視為無菌區域,在操作過程中只能在無菌區接觸,并保持至美容操作全部完成。
點評
到某某博覽會買了件貂兒,回家發現是兔毛的假貨,買瓶蜂蜜回家一嘗是糖罐子……近年來展銷會遇假的新聞數見不鮮,消費者往往因為手里沒有銷售發票,或者壓根找不到展銷商,遭遇維權困境。
這邊,4.54元深海魚油,一查用的別人家的“健字號”,假貨進了藥交會;那邊,沒有消毒的美容小手術也堂皇進了美容博覽會。當消費者深受“假”害的時候,有關部門的冷,更讓消費者傷上加傷。面對舉報,沈陽市食藥監部門的值班人員的回答是“賣假藥的不值得抽調人員”;面對質疑,美容博覽會組委會一句“聲音太吵”就掛了電話不再回應。
要是展銷會的場地提供方盡到責任,注意查看商販的各種證件,為商品質量把好第一道關;要是相關部門加大對展銷會監管力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這些現象也就不會出現在沈陽。
天已冷,就別再冷了民眾的心。